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莱斯与他的代表作【盲女】

(2011-07-20 07:48:15)
标签:

米莱斯

英国

拉斐尔前派

鸽子飞回方舟

杂谈

分类: 艺朮祣游

http://s6/middle/5fe93b29x9357cd935d25&690

《盲女》  86.6cm×61.6cm     现藏于英国伯明翰市搏物馆与美术陈列馆

 

米莱斯与他的代表作【盲女】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18291896)生于英国南安普敦。父为当地有名望的人物,酷爱绘画。米莱斯8岁全家迁居伦敦。9岁被送入萨斯领导的绘画学校。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协会”的奠基人之一。密莱交游广阔,善于人际关系。1885年获得男爵称号。晚年又被皇家美术学院推选为院长。1896年因患喉疾在伦敦去世,享年67岁。

 

    画上是一幕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景物比较开阔,色彩舒人心脾。在前景上画了两个相依为命的穷女孩。其中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在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她所无法领受到的大自然的美丽。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盲女只能倾听小伙伴的讲解,她连停歇在她的披肩上的蝴蝶也无从感受。盲女怀着殷切的心情,在谛听小伙伴的描述,而心灵已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之中。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鲜的空气,听到了原野里生灵的声音。

  两个穷苦的孩子穿上笨重的鞋子,勾破了的粗布裙子反映着她们的处境,衣裙上的补钉是这两个孩子命运的痕迹。这是一些十分重要的细节。盲女显然是个流浪儿,在她的膝间放着一只小手风琴。她的心声只能通过琴声来向人传达,平时她离不开这只小手风琴,因为它可以帮助她诉说自已多舛的生活与哀愁。

  

从1851年起,米莱斯的一些作品都蒙上一层感伤情调,尽管在别的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但他的画上的感伤味更浓郁些。他于1851年创作的《鸽子飞回方舟》是一个圣经题材,流露着一种人与动物生死与共的命运的情谊,画上的细节过分地受到重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要含有象征意义。这一幅《盲女》的表现手法也存在这种明显的感伤格调。

  

    米莱斯一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他与拉斐尔前派多数画家们所遵循的寓道德说教于绘画形象中的意图也不尽一致。密莱最能直接描绘现实。这一幅画实际上就是英国农村现实一角的风俗画,对于揭示当代英国农村的生活,它具有赤诚的直率性。

 

   其次,米莱斯善于运用古典画法,对于细节的描绘,总是一丝不苟。这也是该画派中较为独特的。在这幅画上,前景上的小草与野花被画得清晰可辨。落在盲女肩上的那只彩蝶,其可感性,几乎可以使视力差的人乱以为真。画面总的情调是忧郁的,乡村的恬淡与萧条,使全画充满着悲剧性。大地用红、黄、灰和橙色调来描绘,色彩充满着暖意,也许这正是画家对这两个女孩形象的抚慰。

   米莱斯的艺术秉性和罗赛蒂相比,缺少后者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再与威廉·霍尔曼·亨特的作品对照,又没有亨特那种道德说教的狂热性。米莱斯是一位写实能力很强的画家,他只是尽可能把生活的真实,引向一种忧郁的诗一般的境界。米莱斯和拉斐尔前派的关系维系得并不长久,与罗赛蒂等人也不很投机。在以后的一些画中莱斯较少用象征手法了,并且略微透露出对人性解放的要求,这可能与当代观念在他头脑中的一种曲折反映关。

【丗界名画欣赏之五十七】

http://s3/middle/5fe93b29g9e2da3e6641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九华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