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名画欣赏(十五)

(2010-01-14 19:32:50)
标签:

世界名画

欣赏

分类: 艺朮祣游

http://s5/middle/5fe93b29x7d1e5105b544&690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29~1896)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十九世纪英国画家,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其它两位是亨特和布朗)。

  米莱斯生于南安普顿,11岁入皇家美术学院,19岁获得学院金质奖章而留学意大利,有较强的写实技巧,绘画题材广泛,色彩具有装饰性。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奥菲莉亚》是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莱斯用细腻精致的笔调刻画了感人的场面,充满凄凉哀婉的情调。

http://s11/middle/5fe93b29x7d1e731a271a&690

《凯勒·海伦》

画作描绘的,是一个秀丽的渔家少女孤坐在海边卖鲱鱼的情景:苍茫暮色之下,残存一抹落日余辉,刘海平整的金黄长发散垂在双肩上,一只手托着下颌,另一只手挽着藤制鱼篮,乌黑的眼眸凝望着遥远的海空。她在沉思什么?期盼什么?是在为出海捕鱼的亲人祈祷平安?还是在等待别人早点把剩下的鲱鱼买去,好换得一点钱补贴家用?……
我们似乎从画中找不到明显的忧伤标记,但她身上穿着的粗麻衣裙、沾在手上的几点鱼血、特别是她茫然无助的眼神,让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无法摆脱的忧伤……
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能够产生让我们身临其境、思迷神往的力量。

 

    巴斯蒂昂·勒帕热    (1848-1884)

   勒帕热出生于法国牟兹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家庭。他是学院派画家卡巴涅尔的学生,但他并不受学院派的局限。他从学院派获得严密的素描技巧,同时又对库尔贝、米勒等现实主义画家深深钦佩,对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光色的表现也极赞赏,并且将他们的色彩技巧吸收进自己的绘画之中。最可贵的是,在印象派绘画达到高潮的当时,勒帕热仍然坚定地遵循“为生活,为平民而艺术” 的原则,他继承了法国绘画的民主主义传统。他唾弃学院派的保守主义,而保留其严格的造型;吸取印象派的长处,而拒绝其“为艺术而艺术”,排斥艺术的社会功能的观点。他以朴实无华的作品,按法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予以描绘反映。因此他的作品思想性远远超过同时代的许多画家,被称为米勒以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苦难的法国农村生活的画家。

 

http://s9/middle/5fe93b29x7d1ac1b26648&690
垛草

垛草》是勒帕热的一幅代表作。1973年3月,这幅画与《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一起曾在我国展出,也许看过画展的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因“垛草”而劳累过度躺在草地上酣睡的农夫,他好像刚刚吃过妻子送来的饭,用草帽盖着脸正在享受着这片刻的轻松;年轻体壮的少妇默默的坐在丈夫的身边,长期生活的艰难使她显得疲惫不堪,神色已变得象老年人一样呆滞而默然……从《垛草》这件作品,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那来自于现实主义重客观、重典型的主题表现;来自于巴比松画派重写生、亲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来自于古典学院派严谨、扎实、精确入微的写实技艺。勒帕热是法国晚期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垛草》代表了法国19 世纪现实主义最后的辉煌。

 

   ·巴普蒂斯特·格瑞兹     (17251805)

·巴普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是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小喜爱绘画,但没有被其父亲所理解,后来由画家出身的外祖父出面支持,才得以进里昂城学画。不久,格瑞兹又从里昂转到巴黎,继续入美术学院学习,并开始了他独立的艺术创作生活。 在他21岁时,一幅带训诲剧味道的油画《给孩子读圣经的父亲》诞生了,这给他带来了声誉。接着,他创作了一系列油画:《乡村婚约》、《小鸟死了》、《父亲的诅咒》,《被惩罚的儿子》、《破壶》等。

http://s8/middle/5fe93b29x72e9177d2717&690

《破壶》  108×86.5厘米   此画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一幅椭圆形油画,画面上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右腕挎着一只破碎的水壶(暗喻她失去了童贞),一条沙巾漫不经心地搭在胸前,紊乱的上衣袒露肩背,双手捂着用裙子兜着鲜花,两只天真无邪的眼睛显露出一丝茫然和哀怨的神情.这幅画充满宫廷仕女画的脂粉气,用色匀淡,笔触细腻,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少女潜在的感情世界.作品的主题原想谴责这个少女失去贞洁的行为,然而获得的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形象单纯稚气,已超越了教诲的本意而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和怜爱

http://s6/middle/5fe93b29x7d1b299dd865&690

《但丁和卑德丽采》    霍里迪

    文学巨著《神曲》的作者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他是意大利中世纪伟大的诗人,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代表,但丁一生都深深爱恋着一位女性,她就是贝雅特丽齐。但丁少年时就开始作诗,他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贝雅特丽齐的爱情十四行诗。在但丁的作品《新生》和《神曲》中,都表达了对这位女性的爱慕与哀思。

画家霍里迪曾根据但丁的《新生》中所记述的意象,创作一幅著名的油画,描绘但丁在佛罗伦萨街头邂逅意中人的情景:少妇贝雅特丽齐身着黄丝长袍,秀丽端庄,她身旁有一红衣女伴,她们神情怡然地散步于街上;但丁则在稍远处站立,右手撑靠矮墙,左手捂住胸口,侧立凝视心中的女神,表情复杂,一幅情痴的样子。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