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5fe86b94ta67724eb5323&690
当我捧着《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时,就在想一个问题。语言真的很神奇,可以让你的孩子通过父母的语言而充满自信心,也可以让语言变成一把刀,带给孩子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就犹如,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身边人对自己所讲的话。而我们大多数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技巧。有时,孩子说出来的话,并不是为了听到父母的说教和指责。而当孩子说出来的话,在父母看来不正确时,父母会马上用大量的说教来改变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其实,这是毫无效果的。而且,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感。这本书里举了大量的实例。所以,很容易让我实际操作。
我看过的育儿书不算少了。但是,我现在的感觉是,没有哪一本书可以完全正确的告诉你,你的孩子应该怎么养!完全是需要你自己去总结和体会,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情后,才能结合书本,总结出一套属于你自己的教养方法的。
一本书,或许其实只有一个段文字对于你家孩子的教养是有利的。那么,我也认为读这本书是值得的。
而当萌萌自我意识后,她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并有了能够与你进行沟通的语言时,这时,不可避免的矛盾接踵而来,我较前一阶段多了一些麻烦,因为你不禁要用语言去禁止她,而且还要有能够说服她的理由。这时,我们开始了焦虑,有了无力感也伴随着无助。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感觉与日俱增。
所以,我想是时侯来研究一下《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了。这本书早在萌萌二岁左右就买回家了。先前看了一下目录,觉得并不是我当时迫切急需要补充的知识。而现在这个阶段,这本书无疑会帮我很大的忙。
举个例子:早晨起床时,萌萌不愿意起床。我用这本书里所讲的方法,先表示了理解她的感觉。我对萌萌说:“萌萌,妈妈太理解你不愿意起床了,刚刚我也是很难受才起床呢!妈妈,真想再躺五分钟啊!可是,如果妈妈再躺五分钟的话,谁来帮助萌萌呢?那样,萌萌就会迟到了,到幼儿园后,也没有早餐吃了啊!”萌萌听到这些话后,虽然也很不情愿起床,但是没有表示生气或烦燥。
沟通: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所以,我最近几天,都是在用这本书里所讲到的沟通方式跟萌萌沟通,效果还不错。
书里也讲到了一段著名的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父母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说到你脸都绿了,但是她还是不听你的话,只有你冲她喊时,他才会听你说。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了。书里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对他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讲,我就没有时间玩了。”
多么真实的感受啊!这些仿佛都是我们父母每天习惯性跟孩子的语言对话。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技巧。但是,很多举例语言,也比较适用于美国的教育模式。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独特。我们除了爱孩子,好的父母还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值得我付出时间去研究和实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