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笔筒系08年天津市文物公司春拍拍品,成交价460万元人民币
笔筒呈竹筒形,口底相若,平底,下乘四个条形足。外壁红彩题“夏日园居即事五首”:
消闲凭笔墨 无虑即渔樵 为爱尘氛远 宁耽景物饶
清风满襟袖 夜雨听芭蕉 好谢缑山客 烟霞不可招
宿雨润新葩 红蒸一片霞 看云闲藉草 爱客缓烹茶
坐弄流泉洁 眠当皓月斜 子西得意句 分付与山家
绿竹令人远 青松迥出群 山明眉乍画 溪暗带如兮
古帖闲来榻 名香手自焚 晚凉急雨过 星汉淡微云
为由披襟者 林风拂面来 芙蓉碧沼丽 杨柳夏亭开
爱鹤闲移榻 呼童凈洗杯 往来依石径 半为爱苍苔
板桥波上跨 步履似乘船 绿水平铺掌 青杨暗锁烟
鱼多原不钓 花落自相怜 一幅江乡画 凭将俗虑捐
这五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显露出作者休闲、悠然自得、放松的心境,语句通俗易懂。此类笔筒应为宫廷御窑之作,供乾隆皇帝把玩。据记载唐英担任督窑官时,制作了很多御用的笔筒,其中就包括此类矾红御题诗文笔筒。
乾隆朝瓷器的特点:
乾隆(1736~~1795)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是清代制瓷业盛极转衰的转折点。乾隆中期唐英病逝,御窑管理混乱,官窑瓷器质量日渐下降。乾隆五十一年后,“督陶官”做法的终结,官窑制瓷业逐渐滑坡。乾隆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就是典例,至今在西方各国仍有多见。
1、整体上看,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但雄浑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造型更加丰富,转心瓶、镂空套瓶、鹿头尊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2、器物胎体厚薄适度,器形规整,胎质细腻洁净,早期保持前朝的细润特点,晚期稍逊。釉色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较细白,带有玉质感。青花瓷与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面光润,偶有波浪釉出现,早期比晚期更细润。本朝彩瓷中大量出现颜色釉地器物,有高温釉,也有低温釉。低温釉色地彩瓷多以湖绿色釉施于器里和底部。“九江瓷”就是本朝开始出现的。所谓“九江瓷”是指乾隆、嘉庆、道光等年代的绿里、绿底彩瓷,因当时由江西省九江古塘镇码头启运进京故名。
3、器足较前朝宽厚,早期基本保持雍正的“泥鳅背”特征,中晚期器足部稍尖,但不十分明显,足端平滑程度不及雍正。足端涂以黑色或黄色的器物比前朝显著增多。不少小件颜色釉器物底部有支钉痕,民窑仿哥釉瓷盘底部有七个酱色的圆形支钉痕,俗称“七星盘”,该朝烧造最多。
4、器物装饰工艺极为丰富,构图及画工严谨,但大多数图案纹饰满密、布满器身,有繁缛感。
5、器物款识形式丰富,早期楷书、篆书兼用,以篆书为主。楷书款有双方框四字款和双圈四字款,前者多为珐琅彩瓷底款,用红、蓝等彩料书写,其它用青花书写,少量红彩款。篆书款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多无圈框)、六字三行双圈、一行横写(外双圈)。在茶叶末、炉钧器上用“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刻款,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多用红字款。官款十分工整,民款书写随便。还有堂名款、纪年款、吉语款等。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