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2012-09-13 14:18: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成果及特色材料 |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学
课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拟 结 题 时
间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填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件:jyslly @czedu.gov.cn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
周天龙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1年 2 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小学一级 教师 |
研究专长 |
体育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工作单位 |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小学 |
联系电话 |
15151916851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集镇 |
邮政编码 |
213200 |
|||||||||||||
电子信箱 |
zhouziyaokongjian@163.com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周天龙 |
小一 |
金坛市后阳小学 |
体育教学 |
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
||||||||||||
何胜 |
小高 |
金坛市后阳小学 |
体育教学 |
课题组顾问 |
||||||||||||
史叶军 |
小高 |
金坛市尧塘小学 |
教学设计 |
小学小班化教学设计研究 |
||||||||||||
陈香娟 |
小高 |
金坛市薛埠小学 |
教学资源 |
小学小班化场地设置研究 |
||||||||||||
周大鹏 |
小一 |
金坛市建昌小学 |
教学评价 |
小班化教学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研究 |
||||||||||||
徐烨 |
小一 |
金坛市建昌小学 |
教学资源 |
小学小班化器材设置研究 |
||||||||||||
李翀翔 |
小一 |
金坛市建昌小学 |
教学资源 |
小学小班化场地设置研究 |
||||||||||||
江 |
小一 |
金坛市建昌小学 |
教学评价 |
小学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 |
||||||||||||
课题主持人(2003年10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省级 |
《模块视野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2009年5月 |
核心成员 |
已结题 获一等奖 |
||||||||||||
省级 |
《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
2007.5 |
核心成员 |
已结题 |
||||||||||||
市级 |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
2007.11 |
核心成员 |
科研成果获省市一等奖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在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
金坛市 |
2007 |
||||||||||||||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校兴趣 |
金坛市 |
2006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最为著名。在我国,19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997年北京、成都、南昌等地相继展开。 西方国家从教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视角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班化教育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和小班化教育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关系等方面。在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方面,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关于改革的成本计算与政策的制定、改革导致教师质量下降与教师分配不均、小班教师低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等问题还存在争论。 我国1997年9月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总的发展趋势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1998年,班额数控制在35人以下,并大力提倡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的“小班化精神”。 南京小班化教育改革于2001年5月正式启动,14所小学作为“小班化”教育的首批试点学校于当年秋季正式招生。2005年又在8所初中学校正式启动。今年秋季又新增30所小班化学校(小学20所,初中10所),目前南京共有小班化小学91所,小班化初中26所,城区有四成小学改为小班化。 大连市西港区2008年明确了以小班化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总结出:“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及“关注每一个”的“5+1”小班化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总之,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我市的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的打造,探索小学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评价体系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概念界定: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Class Size Reduction,简称CSR),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源自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缩小班级规模实验。2001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给“小班化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体育教学: 班级学生数在30人以下(包括30人),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及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等因素。设计指导思想:体育课堂主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新理念用运到课堂为目标,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给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的活动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同时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搭建平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为小班化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更应能体现它的优势,在设计中注意设计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市学生人数的锐减,教师数持续增长,少数学校班级学生数已经自然减员至30人以下,小班化教学已经逼近我们的教育现实。2011年1月我市教育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决定在我市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改革试点,我们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关于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做为主课题《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正是以此为契机,一群年轻的探索者准备以十分高昂的斗志积极加入到探索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践行之路。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传统的大班条件下授课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材施教等诸多不利。小班化体育课堂的评价方式方法将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班化教学的评价较之以往有了综合性的变革,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着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优越性,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探究学习等能力的培养,更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⑶极力打造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提炼出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特有的理念和要求,从而为提高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一些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谐、健康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彰显小班教育教学的优势。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设计体系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必须进一步专研体育教学设计的开发,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收到高效、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所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⑴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设计的区域,形成我市“体育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的特色。 ⑵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课堂中应体现的标准和指标,避免和减少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具体实效的设计的现象,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⑶提出在实践中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育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程序,以便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开发、建议和指导。提高各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⑴在当前我市范围内进行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⑵在当前我市范围内小学类似于小班化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⑶如何运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促进小班化教学。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的打造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更多的应该是教师思想上的改变,因此,我们的课题《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研究》的观点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观点之1.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班化背景下,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 观点之2.营造宽松氛围:小班化教育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使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小班化教学评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观点之3调动学习热情: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观点之4培养创新能力:小班化体育教育设计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①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②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 ③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④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根据主客体的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从业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并辅以实验性小班化(人为抽取30人组成的班级),以“关注每一位”,“健康第一”为出发点,主要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逐渐了解和掌握打造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措施。最终形成适合我市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为广大的同仁起到一个指路灯的作用。 2.研究进度:始迄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10月 2011年2月---2011年12月,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立项开题;拟定课题管理章程;设计《课题组成员绩效考核综合评价表》;建立《课题研究网站》和《课题研究成果记录档案》;做好文献检索、调查研究、阶段成果发表与评审、年度考核等工作。 2012年1月---2013年6月,召开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阶段成果展示现场会;完成《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开发和设计与实施;完成小班化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体系;做好教学课堂实录等的拍摄工作。 2013年7月---2014年12月,召开更大范围的小学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成果展示会;完成项目主报告、精品课实录;编印《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评价的典型案例》,做好课题结题成果鉴定以及跟踪研究方案的拟定等工作。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理论储备: 本子课题主持人所在主课题的主持人所在学校被市教育局确立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学校为此成立了“小班化研究团队”,组织参研人员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观摩研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2.物质储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主课题组专门为小班化研究配备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在学校网页上开辟了专题网页,为将来的实践、交流、推广做好扎实的研究平台。 3.主要文献有:
⑴《关于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杜晓梅
《教学与管理》 2003年21期2⑵⑵《聚焦小班化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陈玉云 ⑶ 余洁:“透视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浪潮”《外国教育研究》2002 ⑷《小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香港经验》叶建源 《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 ⑸《“西岗20条”:小班化教育的经验解析》张永春 《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 ⑹《聚焦“每一个” 实现小班化教育的效能——江苏省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汪晓梅 《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 ⑺ 适合小班化的师资:从选择到培养 陈敏 《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 ⑻《小班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得其所》 李春梅 郝广环 吴锦莲 《中小学管理》2010年9期 ⑼《江苏教育研究:小班化教育专辑》 2009年8期 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本子课题的主课题已被主持人所在单位批准为“小班化教学实施”研究项目,本子课题的主持人为常州市李长志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之一,这些均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将由“主持人—学校校长—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构成三级业务指导网络。将以主课题的主持人及导师专长为基础,以常州市小学体育李长志名教师工作室第一、二批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对项目研究、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拟聘请金坛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和名、特、优教师作为项目研究组的专家顾问。 2.管理体制: 构建金坛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和各类专家以及名、特、优教师指导、课题组集体决策、主持人负责、成员落实的项目管理体制。具体内容如下: ◆聘请的专家组负责项目研究的业务指导,包括调查研究、方案设计、过程指导、成员培训、课题咨询、论文评改等工作。 ◆课题组成立“体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研究的决策和需要集体决定的项目研究事宜。 ◆课题组是项目研究的基本单位,将定期举行研讨活动,集体研讨如何将项目研究方案转化为成员的教育教学行为,探讨如何协作贯彻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组成员是项目研究的具体落实人员,成员应积极投入实践,积极参加项目研究活动,主动地探索,完成研究任务。 3、支持条件: (1)、已具备的条件 ◆优秀的团队—集中了金坛地区体育教坛精英。为了打造本地区本学科教育教学科研品牌,在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常州市小学体育李长志名教师工作室等有关领导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已有了合作的经历,并构建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人都乐意围绕课题自觉的实践探索,体现出良好的教科研素养和能力,各自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本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专职体育教师。 ◆厚实的基础—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厚实的保障机制。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结合长期从事课题研究的经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各成员单位具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越条件,能确保应有的体育设施、设备,能给课题组成员一定的研究活动时间和接受培训的机会,课题组通过网站系统检索、图书收集等途径,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这一系列的优越条件为本项目研究打下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时空基础。 (2)、需要性的条件 ◆端正思想,明确目标,确立深入课改信念。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项目组成员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特别是学校校长要端正办学思想,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发挥名优群体效应。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培养优秀教师重要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教师的孵化地,促进本地区本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体育教师投身于该项研究,形成更大的研究团队和扩大影响力,为我市乃至更大范围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改善条件,完善制度,加强成员培训力度。要尽力为课题组成员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增进交流的活动平台,适当减轻成员的学校工作负担。要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促使项目研究工作目标和教师培训目标的完成。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纬度、原则 |
11.11 |
周天龙 何胜 史叶军 |
论文 |
小班化体育教学中及时评价的策略的研究 |
12.6 |
周大鹏 徐烨 |
论文 |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评价研究 |
12.12 |
江涛 陈香娟 |
论文 |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研究 |
13.4 |
李翀翔 周大鹏 |
论文 |
小班化体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
13.10 |
周天龙 何胜 陈香娟 |
论文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评价体系的案例集 |
教师能准确理解小班化教育的理论,能胜任小班化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环境中,享受高效的、优质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
课题组 |
小班化体育教育教学评价录像精品课与评析 |
通过实践探索出“小班化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评价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形成我市“小班化体育教学教学评价”的特色。 |
课题组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年12月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