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标签:
人生日常生活情感永生 |
2022/10/30,周日,8:08,
我凝视窗外,所视,就像一幅画那样,静止着,我也只能静止,不想破坏。
原来静止也是那么美,直击心扉。
天边有少量的云,贴近远方的山脊。眼前的树梢纹丝不动,随着阳光缓缓升高,也只是觉察不到的她的移动,光影变化。如果不是偶尔有鸽子从画面掠过,真的觉察不到不是一幅画,是现实。
时间似乎凝固了,只是偶见光影有了变化,又见从东南飘来一团云,洁白的云。阳光镌刻一切,投影在斜对面墙上形成缓缓变化的画,生动无比。
Purcell在吟唱,如此安静。。。纯净的声线。如静止,但又不是静止,牵引你的灵魂随之起舞,静止的舞动。静止的动,静止与动对偶存在。魅力无限,诠释无限。
云多了,也能见到她的漂浮,尽管缓慢。
树有一半沐浴在金色的阳光,明亮,有了生气,灵性。
有网友发来一则短视屏,淀山湖畔,开满了美丽的格桑花,雏菊,不见玛格丽特。
Purcell自动转换成了流行,歌声似乎很热烈,充满生气。“Something going…”
明显感觉冷了,清凉的甚至带有寒意的风轻佛面颊,寒意逐渐增强。。。要么关窗,要么增加衣服,自然选择关窗,这是最简便的。
云的漂浮快了许多,还召唤来伙伴,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晴空。
美丽充满生气的一天开始了,早就开始了,在橄榄村Azeidao,被大西洋清洗过的一切,显得更纯净。
10:10,10/30
用过早餐,面,鸡蛋,加了块汤料。
汤料是第一次用,以前见到女儿用,似乎感觉不该是我用的。
前些日子女儿在我的汤面加了半块汤料,感觉面,汤,都好吃多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总觉得是凭理性,其实不然,凭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惯逐渐根深蒂固,也不愿意轻易尝试。
早上写了点文字,不知道为什么写。
现在想给短文起个名字好上传,就叫晨曦吧。。。有点犹豫了,“晨曦”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只是姓陈。她住在复兴中路襄阳路,一排西式三层楼的房,沿马路,进门有个小院子,按理楼梯上去会有转角。。。自然没有上去,就在楼下就坐。
不一会一位中年女人款款下楼,也带来了茶,小碟子,几块饼干。介绍,寒暄了几句,她母亲借故走开了,我们也就轻松了许多,话也多了起来。她在奉贤五四农场,我就在她的连队对面,中间隔着一大块稻田,要走二十来分钟就到了一排宿舍。
我才拿出一个大的塑料袋,六七条鲫鱼,加过点冰块早融化了,鲫鱼还能动。她连忙说不要,不要。。。我为难地说我已经带来了,推诿一会就收下了。
夏季常有雷雨,只要有雷雨,不一会稻田就会涨水。水漫过田埂,就有鲫鱼跃起试图跳过田埂。我会从附近的老农借来专门捕鱼的竹篓,不要半个小时,竹篓里就进去很多活蹦乱跳的鲫鱼,提都提不动,养在水缸里,要吃就抓一条,或者回上海就抓个七八,十来条,从食堂要点碎冰镇上,到了上海碎冰全花了,但鱼还会动。
每个月都会回上海休假。我总会争取值班,有点年纪的,就有家小,急着回家。值班也就是玩,基本没有事。大部队回来我再回上海,觉得很划算。年纪大的都巴不得早点回家,几乎人人如此,我也觉得他们真傻,恨不得立刻回去。那时年纪还轻,没有体会。大多数都是四十多到五六十岁的,像我这样才二十出头,不能说不懂,但又不完全懂,很懵懂吧。
他们回来后当天晚上都很兴奋,说着家里的趣事,引起哄堂大笑。一百多人,住在一起。每十来个人到二十人就用芦席隔一下,可以遮挡视线,却不隔音。最东是连队办公室,过了办公室是女。。。那时称呼女同志,没有小姐女士的称呼。只要说话大声点,都能听见,不影响交流。说些回上海几天的趣闻,不过,尤其时间久了,少不了打情骂俏的段子。这些总要比家里的平常事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甚至笑,也很特别,只是那时没有人点穿,比现在的人含蓄得多。
时代不同了,不需含蓄,直说无妨。
不过,不过,含蓄因有想象空间,反而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