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家随想

(2022-04-25 08:47:00)
标签:

日常生活

情感

居家隔离

居家随想

随想

2022/4/248:27,周日,阴天,室温22°,湿度69

今天5:30起床,按惯例还想睡一会儿。想到今天要做核酸检测,没有犹豫,马上起来。洗脸,刷牙,做该做的晨事。7:00过了一点,我就走到楼下,到了做核酸检测的地方。让我惊讶没有一个人。看来我搞错了,拿出手机再看看微信,不,看信息,结果是下午1点开始到晚上7点。既然下楼了,就到小区菜市场买了点蔬菜,油麦菜,蚕豆,蒜苗,还有芦柑。

 

回到家,又稍微整理一些家里看上去不太舒服的地方。

把晒台的小台子整理一下,搬出电脑。

 

语音输入写了一段,停下来想给朋友们发个微信,打个招呼。通常我会从我的手机摄像中选取图片。今天呢,正好看到有位网友给我发来一个短视频。他的年纪和我一样大,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这个短视频呢?正好就是我们共同的特点之一吧。他对俄罗斯有好感,我也有好感。

 

从小学开始,我就接触到俄罗斯,当时叫苏联的很多(其实也不多)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上,让我印象深刻的小学课文,有《阿廖沙锻炼性格》。《卓雅和舒拉的故事》。当时我非常惊讶,不明白阿廖沙的性格怎么会和我差不多,也经常会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而忘了时间。现在知道了,也许这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共同特点。好动,好奇。

 

当然还有一些课外读物。尤其读初中以后,我阅读了《钢铁怎样炼成的》。几乎把有些文字看成是自己的座右铭,激励了我的一生。还有《一本打开的书》,我网上空间的名。而且当时,也就是初中阶段,似乎就立志从事生物医学,事实上也的确从事了这个类别的工作。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其实“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对这句话的认识,理解有一个过程,也比较具有争议性。为人类这个题目太大了,过于夸张到近乎不切实际。

 

其实马克思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但我以前一直认为是保尔,柯察金说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对于顶点还是可以讨论的,何为顶点,研制新药,攻克某个技术难点,甚至填补国内的空白,或以什么标准来定义“顶点”,似乎有很多的“解”。

 

回顾自己的一生,似乎还是遵循了这句话的指引,遇到困难不会气馁,更不可能放弃。研究出六七种新药或新的制剂。没有考虑奖励,因能有机会研究就满足了,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附注,《一本打开的书》可以在网上旧书信息中找到。不过能找到的也只有1984年版的,但我是1958年进初中的,我没有可能看到这个版本。最后看到了编译者早期留言的日期是1958年,这才是我看到的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封控的日子
后一篇:做核酸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