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人生的亲证》摘录
(2015-10-02 09:49: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网·摘存 |
一、个人和宇宙的关系
···人们似乎将征服自然引以为荣,好像我们是住在一个敌对的世界里,我们所要的任何东西都必须从不情愿的、异己的东西的安排中掠夺过来,这种思想是以城墙习惯训练头脑的产物,由于生活在城市,人自然而然地将他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这样就在他和他所寄居的大自然之间造成了人为的分离。
···人能够思索是因为他的思想和周围事物是一致的,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是因为他的力量同宇宙的力量是和谐的,而且长期以来人类的意图同贯穿在大自然里的意图永远不能互相冲突。
···一个对世界的了解不比科学方法了解得更深刻的人,永远不能理解具有精神的洞察力的人在这些自然现象中发现的事物。水不仅洗涤了四肢,由于触及了灵魂而净化了心灵;地不仅支撑了身体,而且使精神愉快,因为与它的接触不仅是一种物质接触——它是生命的体现,当一个人认识不到他和世界的密切关系时,可以说他是住在被墙壁隔绝的年房里。当他认识了万物之中永恒的精神时,于是他就解脱了,因为他发现了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最完美的意义,到那时人发现自身是在完全的真理中,并且与万物建立了和谐。
···当人的意识只局限于他的人性的自我的周围时,他本性的更深的根基决不会找到永久的土壤,那时人类的精神就会濒临饥饿,并且以追求周围的刺激来代替健康的力量。
···贤者是什么人呢?“他们是以充满智慧的认识获得最高灵魂的人;是在统一的灵魂中发现最高灵魂与内在我具有完美和谐的人;他们是在内心摆脱了全部私欲而亲证最高灵魂的人;是在今世的全部活动中感受到他(最高神),并且已经获得宁静的人。贤者是全面证悟了最高神的人,他们已经找到了永久的宁静,与万物结合而进入宇宙生命中。”
···当我们认识了与万物的关系,我们将通过与神的结合而进入万物,这种状况在印度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和人性的实现。
···人类能够破坏、掠夺、赚钱、积聚、发明和发现,但是人类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灵魂能容纳一切。当他将自己的灵魂封闭在僵化的习惯、无生命的硬壳中时,当他被卷入盲目地工作的旋涡,好像暴风卷起灰尘遮住了他的眼界时,他将会遭受到可怕的破坏,这实际上是扼杀了他的生命的真正精神,也就是能容纳一切的精神。
··人在本质上既不是他自己的,也不是世界的奴隶,而是爱者,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完成都在于“爱”,爱的别名就是“包容一切”,由于这种容纳力,这种生命的渗透力,使人类灵魂的气息与弥漫于万物中的精神才能结合起来。
···无论在什么地方,人总想竞争、挤垮别人以出人头地,总想获得这种差别,因此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此时,他已背离了包容一切的精神,这正是为什么奥义书将获得人生目的的人们描写为“宁静的人”、“与神合一的人”的原因,这意味着他们生活在人和大自然的完全和谐中,因此,也生活在不受任何干扰的与神的统一中。
···热心于积聚财富的人,他的自我不断地膨胀,因而不能进入完全和谐的、容纳一切的精神世界的大门,只能将自己封闭在他所占有的获得物的狭小的堡垒中。
···具有神的意识的人对于宇宙,抱有深深崇拜的感情。他所崇拜的对象,体现在一切地方。正是这种唯一的活生生的真理使全部实在成为真实的。
···佛陀教戒:“对于上下、远近、可见与不可见的一切事情,你们部应该保持无限热爱的关系,没有任何怨恨,没有杀生的欲念。当你站着或走路、坐着或躺下,直到睡眠时,都要生活在这样的意识中,这是梵的寺院,或者,换句话说,在梵的精神中生活和行动,才有你的欢乐。”
···什么是梵的精神呢?奥义书说,“实质上它是万物的生命和光芒,它是宇宙意识,它是梵。”去感觉一切,意识到一切,这就是梵的精神。
···人不是通过占据更大的空间而获得权力,也不是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而获得权力,只有在他是真实的范围内,他的权力才能扩展。他的真实性是由他的意识范围来衡量的。
···只有通过否定自我,我们的灵魂才能够证悟真正的我。奥义书说:“你们应该通过放弃而获得,你们不应该贪婪。”
···无限不是缺乏内容的,空洞的非存在。“在现实中能亲证它(无限),人生就是真实的;在现实中不能证悟它,人生就是死亡的孤寂。”
···古代的先知们不承认在生死之间有任何根本的对立,他们绝对确信地断言:“生就是死”,他们以同样平静喜悦的心情赞扬说:“生命有显现的形态,也有隐没的形态”———“在生命中隐没的是过去的形态,然而那也是未来的形态。”他们知道生命的显现和隐没像海洋上的波浪一样是表面的,只有永久的生命,不朽也不灭。
二、灵魂意识
···我们一切利己主义的冲动,一切自私的yu望,都使我们灵魂的真实景象模糊不清,因为它们只表现出我们自身狭小的自我。当我们具有清醒的灵魂时,我们才能发现内在的本质,它超越我们的自我并与万物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当我们的灵魂被分离并被束缚在自我的狭小的范围内时,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因为灵魂真正的本质是统一,只有使我们自身的灵魂与他人的灵魂统一起来,才能发现灵魂的真理,才有灵魂的欢乐。
···了解任何事物就是从中发现我们自己的某些事物,这是在我们之外发现我们自己,因此它使我们高兴。
···在爱中差别的意义被忘却,人类的灵魂充满了完美的意愿,超越自身的局限而进入无限。
···因此爱是人类能够得到的最高的幸福,因为只有通过爱人类才能真正懂得他比自身更伟大,他存在于与万物的统一中。
···奥义书中曾说过:“并不是因为你最想望儿子而热爱儿子,而是因为你最想望自己的灵魂而热爱儿子。”其意是说,我们热爱谁是因为在他那里我们在最高意义上发现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们存在的最终真理就在于此。
···由此我们懂得了我们最高的欢乐是失去自私的自我而与他人的灵魂相结合。
···佛陀在布道时说:“我谴责行动,但是只谴责导致恶言、恶念(思想)、恶业(行为)的行动;这是真的,辛哈,我宣扬灭除,但只是灭除骄傲、贪欲、恶念和无知,并不主张灭除宽容、博爱、慈善和真理。”
···佛陀所宣扬的解脱学说是摆脱无明的束缚,无明即是无知,它使我们的意识愚昧,并试图把它局限于我们自身的束缚中。正是这种无明,这种无知,这种意识的局限造成顽固孤立的自我,从而成为一切傲慢、贪婪、残忍以及追求个人享乐的根源。
···当一个人过着无明的生活时,他把自己幽禁在自我中,这是一种精神的睡眠,他的意识完全没有觉知到包围他的最高实在,因此,他不能领悟自己灵魂的实在。当他觉醒时,也就是说,当他从自我的沉睡中觉醒到意识的完美时,他就会成佛(觉者)。
···有一次,我在孟加拉农村,遇到某教派的二位苦行僧,我问他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宗教的特色是什么吗?”其中一位踌躇一会儿回答说:“对此下定义是困难的。”另一位说:“不,这十分简单,我们认为,在我们精神导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领悟我们自己的灵魂,当我们达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找到在我们内心的最高的灵魂。”我问:“为什么你们不对世界上所有的人宣扬你们的学说呢?”他回答:“谁感到渴了,自己会到河边来。”“那么,你们发现有这样的事吗?他们来了吗?”这人微微一笑,没有丝毫急躁和忧虑,自信他说:“他们一定来,全都会来。”
···人类的历史就是为亲证不朽的自我(他的灵魂)去探索未知物的旅程的历史。
···这灵魂比人类积累的许多事物,比他完成的种种行为,比他建立的各种理论更伟大;人类灵魂的前进过程永远不会由于肉体的死亡和腐朽而终止。
···人类已经经过了各种磨难,并且还要经受各种磨难,人类的制度是他自己建成的祭坛,他每天都把大量的极好的祭品奉献给它,如果他并不觉得在他内心灵魂始终充满了极大的欢乐,那么,这一切都将是完全无意义的和难以忍受的,灵魂的极大欢乐需要经受痛苦来考验它的神圣力量,通过放弃来证明它的永不枯竭的财富。
···奥义书强调说:“你须了解‘一’,即灵魂,它是导向永生的桥梁。”发现内心深处的这个“一”,这就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它是人类的真理,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用以打开精神生活的大门,即天国的大门的钥匙。
···“只有那些内心平静的人,而不是别人,通过证悟他们内在灵魂中的,在多样形式中显现出唯一本质的最高存在,才能获得永久的欢乐。”
···神就是造一切者,他在外部,在自然界中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力量,而在内部,在我们的灵魂中则表现为存在的统一。
···在我们灵魂中,我们对真理的领悟则是直接的和通过瞬间的直观。我们不能通过一点一滴的,甚至是世世代代逐渐积累的知识去获得最高的灵魂,因为他是一个整体,他不是部分的拼凑,我们只能把他作为我们心中的心,灵魂中的灵魂去体验他,我们只能在爱中领悟他,并且当我们舍弃了自我,面对面地站在他面前时,我们感到欢乐。
···我们渴望某些事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是重要的,而是因为我们的贪婪夸大了它们,使它们显得重要。
···人类渴望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是这种自我表现的愿望导致他去追求财富与权力。但是他必须发现积聚财富与权力并不能使愿望实现,显现自己不是借助外在的事物而是由于内在的光,当内在的光被拨亮时,他立即就会懂得,人类最高的显现正是神本身在人类内心的显现。同时,人类所渴望的是为了表现他的灵魂,而人类灵魂的表现正是在人类自己灵魂中的神的显现。
···当人类的灵魂在无限的存在中领悟自己时,他将成为完全的人,他将达到最充分的显现,这无限的存在就是神,他的本性是显现。
···在有限中表现无限,这是一切创造的目的......无限只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因为在这里将以意志寻觅它的显现,并且在舍弃自我的自由中使自由达到它的最终目的。
···神已经站在我们自我的外边,他无限耐心地等待着,假如把他拒之门外,他决不会强迫把门打开,因为我们的自我必须获得它最终的意义,即,灵魂,不是通过神力的强制而是通过爱,在自由中与神合而为一。
···当一个人从精神涣散的生活中得到拯救时,就会在灵魂中发现统一,那时无限者的意识对于他立刻变成直接的和自然的,有如光对火焰一样。
···此时,人生的一切冲突和矛盾都得到调和;知识、爱和行动都变得和谐;痛苦与欢乐在美中成为一体;享乐与自制在善中均等;无限和有限之间的缝隙充满了爱;每时每刻都带来永恒的信息;在花与果的形式中为我们呈现出无形;无限像父亲般拥抱我们;也像朋友一样同我们一起散步。
三、恶的问题
···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伟大的悖论,即被限制的东西并不被禁锢在它的界限之内,它总是在运动,同时每时每刻都在摆脱它的限制,事实上,不完美并不是完美的一种否定,有限也并不和无限相对立,它们是显现于各个部分中的整体,是呈现于有限之中的无限。
···人类并不是互相分离的生物,他具有整体的方面,这是一种真理,而且当他认识到这一点,他就会更伟大。
···为达到非道德的yu望,他们的某些手段必须是道德的。
···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会心甘情愿地忍受苦恼,他遭受困苦和贫穷毫无怨言,仅仅因为他知道从短暂的时间去看是痛苦与烦恼的东西,从长远的前景去看则正好相反,因此,渺小的人所失去的也正是伟大的人所得到的,反过来也如此。
···从善的观点看,享乐与痛苦表现为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说,可以避开享乐去企求痛苦代替,死亡本身由于赋予生命一种更高的价值而受到欢迎。
···当我们站在自私的立场上,享乐与痛苦都具有全部重量;然而站在道德的立场上,它们却是如此地轻,以至于我们看到有道德的人在经受千斤压顶的考验时坚韧不拔,在面对残酷的折磨时忍耐不屈,简直像是一个超人。
···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
···当人类通过把个别融合于普遍而获得最高的目标时,人类就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人类的个性并不是他最高的真理,在人类内心存在的是普遍,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只把自己的自我看成是唯一可考虑的因素的世界里,那么,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将是最坏的牢狱,因为人类最大的欢乐是通过与万物更加密切的结合而成长的越来越伟大。
···只要我们个人的愿望与普遍的规律互相抵触,我们就会受苦,而且徒劳无益。
···在普遍法则中表现出来的宇宙力量与我们自己的力量是统一的,当我们是渺小的时候,当我们违反事物潮流的时候,它总是抑制我们,然而当我们是伟大的时候,当我们与万物结合时,它总是帮助我们。
···人在道德上变得渺小,必然受苦,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就是最大的失败,yu望的满足会带来更大的贫困。
···我们为自己追逐特殊的利益,我们要求享受别人不得分享的特权,但是任何绝对特殊的事物必定与一般的事情保持不断的竞争,处于这种内战状态,人类总是生活在各种阻碍之中,并且在任何自私的文明中,我们的家庭都不是真正的家庭,而是围困我们的人为障碍。
···人类从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得到的重要教训不是世界上有痛苦,而是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将痛苦转变为善的价值,即把痛苦转变为欢乐是完全可能的。
···当我们领悟到我们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我们生命的最高意义,在我们内心存在着不朽的“世界人”,他不害怕死亡和痛苦,他把痛苦仅仅看作是欢乐的另一面,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得到这种自由。
四、自我的问题
···正是我们的无知使我们相信我们的自我作为自我是真实的,自我本身具有完全的意义。当我们持有这种错误的自我观时,我们就会把自我作为生命的最终目标,力图以这种方式而生活,那时我们就像紧抓住路上的尘土而试图达到他的最终目标的人一样,注定会失望。我们的自我从来无意于抓住我们不放,因为自我的本性是不断前进。由于我们被这种由生活的织机而纺成的自我的线所缠住,因此我们不能使它服务于把它织成布的目的。当一个人精心地关注与安排自我的享乐时,他像是点燃了火,但却没有生面团可用来做他的面包,这火突然烧起来,直到烧光熄灭。就像一头怪兽吃掉自己的子孙而死亡。
···正是由于无明才使自我成为我们的桎梏,因为它使我们确信自我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它妨碍我们认清自我就包含超越它本身局限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智者出来说:“使你们自己摆脱无明;领悟你们真正的灵魂;从囚禁你们的自我的控制了解脱出来”的原因。
···种子的自由在于达到它的法、它注定要成为一颗树的本性和命运。它的监牢就是没有完成这一过程。使某种事物达到它的最终目的所做的牺牲并不是以死亡为终结的牺牲,它是舍弃束缚而赢得的自由。
···乍一看,人类似乎把他藉以获得无限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扩张的机会的东西认作自由。但是,无疑地,这并没有被历史所证实。我们的启示者永远是那些过着自我牺牲生活的人。人类比较高级的本性总是在寻求某些超越自身而又是最深刻的真理的东西,要求牺牲一切而又使这种牺牲给他以补偿,这就是人类的法,人类的宗教。而人类的自我就是把这种牺牲奉献给祭坛的器皿。
··我们认识到这种灵魂的生命,它的表现是有限的,而它的本质是无限的。在它的历程中必须通过死亡之门才能实现这种无限。
···死亡是一元性的,其中不存在生命。但是生命是二元性的,它既有真实性又有幻象;死亡就是那种幻象,它伴随生命不可分离。我们的自我要活着,必须通过不断地变化和成长的形态,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为不断地死和不断地生在同时间内的连续进行。当我们拒绝接受死亡时;当我们希望赋予自我以某种固定不变的形式时;当自我感觉到没有促使它抛弃自己的推动力时;当它把它的极限当成是终结并照此行动时,实际上是在招致死亡。
··当个别的“我存在”在无限的“我存在”中,实现了和谐的自由时,它就达到了完美的终结。那时,我们的自我就得到解脱,从幻的奴役中解脱出来,从无明,即无知所产生的幻象中解脱出来,在真的绝对恬静中,在善的美满行动中,在爱的完全结合中获得解脱。
···我们的自我所探求的最终日标是统一。它必须以爱和谦虚的态度低下头,站在伟大和渺小交汇的地方。自我必须通过舍弃而获得,通过降伏而兴起。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能回到母亲怀抱,他的游戏将是一场恐怖;同样,我们如果不能在爱中舍弃个人的孤傲,那么我们的骄傲将是一种灾祸。我们必须懂得只有我们心中显现的无限,才是无穷的新和永恒的美,并赋予我们的自我唯一的意义。
五、在爱中亲证
···自然在活跃的外部世界是一种样子,但在我们内心,在内在的世界又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画面。
···爱者要在被爱者身上寻求他的另一个自我。正是欢乐为了越过障碍实现结合才制造了这种分离。
···我们发现分离的事物处于一种易变的状态,它们的个性总是在变化,它们相遇,彼此融合,直至科学转变为玄学(形而上学),物质失去界限,生命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
···爱的欠缺就是某种程度的无情,因为爱是完美的意识。我们没有爱是因为我们不能包容,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我们不能包容,所以我们不爱。
···因为爱是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最终目的。爱不仅是感情,也是真理,是植根于万物中的喜,是从梵中放射出来的纯洁意识的白光。所以与一切有情合一的人既存在于外界天空也存在于我们内在的灵魂中,我们必须达到那种意识的顶点,那就是爱。
···“如果天空不是充满了欢喜,充满了爱,谁能呼吸和运动呢?”正是通过我们意识的升华而达到爱,并将它遍及到全世界,从而我们能获得梵中之喜,共享无限的欢乐。
···心中没有爱的人对其爱人所赠的礼物的评价只能根据它们的实用性,而效用是暂时的和部分的,它永远不能占据我们整个的生命。是否有用只是在我们有某种需要这点上触及到我们,当需要满足后,如果仍继续保留它,有用的东西就成为负担。在另一方面,当我们内心充满爱时,只要有一点象征性的纪念品就对我们具有永恒的价值,因为他不是为了任何特殊的用途,它本身就是目的,它是为了我们全部的生命,因此它永远不会使我们厌倦。
···当我们的全部思想只集中在利用这个世界时,世界则对我们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由于我们贪婪的yu望而使世界的价值贬低。
···在爱中束缚也像自由一样是令人愉快的。
···美是我们内心对无限者的追求,它不可能有其它目的,美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炫耀权力都不是创造的本意,无论哪里有一点色彩,一节歌声,有一点优美的形式,哪里就会对我们发出爱的呼唤。
···美对我们是感召而不是命令,它在我们当中寻求爱,而爱永远不能由强迫得到,强迫的确不是对付人类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而喜才是,喜到处皆有:它在绿草如茵的土地上:在晴朗的蓝色天空中;在春天繁茂的草木中;在冬天严寒的封冻中;在激发我们身躯成长的充满生机购肌肉中;在人类姿态的完美平衡、高贵与挺直中;在生活中;在我们一切权力的行使中;在知识的获得中;在与邪恶的斗争中;在渴望得到我们从未能分享到的份额中。在那里喜到处皆有,它过于多了,不必要了,不仅如此,它还常常反对必要的最专横的命令,它的存在是为了表明法则的束缚只能由爱来解释,它们有如肉体和灵魂,喜是唯一真理的体现,即:我们的灵魂与宇宙同一,以及宇宙灵魂与至高无上的情人同一。
六、在行动中亲证
···自由不在黑暗之中,也不在蒙昧之境,没有任何约束像蒙昧的束缚那样可怕。
···不服从法则,自由是不可能获得的,因为梵一方面被真理束缚,另一方面在欢乐中存在着自由。
···拿我们本身来讲,只有当我们完全服从真理的束缚时,我们才能充分获得自由的欢乐。为什么呢?这好比是被缚在琴上的弦,当琴弦正确地被张紧,系缚的力量没有轻微的松弛时,才能产生音乐的效果,此时弦的优美旋律超越了弦本身,每一根琴弦都找到了真正的自由,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到严格的法则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在乐曲中能够找到选择音域的自由,但是当弦没有正确地被张紧时,实际上系缚只是束缚,束缚的缓和也不会带来自由,只有被牢牢地绷紧,直到获得正确的音调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七、美的亲证
...
八、无限的亲证
···奥义书说:“人如果在这一生中能亲证至高神,他就是真实的,如果不能,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灾难。”
···当你领悟到任何存在都被神所充满,你的任何财产都是神的礼物时,你就是在有限中亲证了无限,在赠品中领悟了赐予者。那时你就懂得现实中的一切事物在表现唯一的真理时都具有它们唯一的意义。你的一切所有对你也具有独特的意义,不是在于它们本身,而在它们与无限所建立的关系中。
···我们每天对至高神的礼拜实际上并不是逐步地获得他的过程,而是每天舍弃私我,排除一切阻拦结合的障碍,使我们的意识在现身与服务中,在善与爱中扩展到神的意识的过程。
···可能有人会说无限者是我们无法企及、无法达到的,因此他对我们来说仿佛是无。是的,如果“达到”一词含有某种占有的观念,那末必须承认无限者是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人类最高的欢乐并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获得,同时那也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