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
(2009-06-13 23:28: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其它 |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
一、
《陈太丘与友期》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25课,是本单元最后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这一则记陈纪虽然是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大旨在借“陈纪责客”用背面敷粉的方法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文章虽短小却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明礼诚信是内容的体现,那么构思巧妙则是写作上的亮点。全文围绕一个“怒”字展开:
(一)
(二)
(三)
基于以上的分析设定本篇文章的教学标有三:
A:积累文言词语。
B:培养语感,培养
C:通过对本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礼诚信很重要,进一步陶冶性情。培养健全人格。
二、
三、
(2)诵读品味法。
(3)圈点评注法。
四、
a.设计原则:
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
依据:通过品味语言,可以感知人物形象因为“言为心声”。
b.教学环节设置如下几个方面: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点重敲,总结归纳。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诸葛子瑜之驴”这一少年机智使父亲摆脱窘境的故事。明确人物,孙权、诸葛瑾、诸葛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今天学习的《陈太丘与友期》又将讲述一个怎样的经典故事呢?师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使用圈点评注的方法,找出喜欢的语句。
1〉
2〉
3)友人“怒”友人“惭”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过中不至”四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生讨论,师生明确:友人在元方指责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选点重敲,总结归纳:明礼诚信乃为人之本。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
太丘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