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岁感恩——记璇璇的外公外婆

(2009-06-30 23:02:09)
标签:

育儿

分娩

外公

外婆

带孩子

感恩

周岁

早教

父爱

母爱

分类: 妈妈日记
要说璇璇最亲密的人,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是外婆。一年来,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除了仅有的几天有事外,几乎每天都是外婆二十四小时陪伴。虽然璇璇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她的感情,但是那面对着外婆的微笑、跟随着外婆的目光和伸向外婆的小手清晰地传达着这浓浓的依恋之情。我常常开玩笑地说:“有外婆在时,妈妈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这或许是我的幸福,亦是璇璇的幸福。
    7月7日,璇璇就要满周岁了。在这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写下这篇特别的文章,是想告诉璇璇,要懂得感恩,珍惜爱她的人。

    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刚刚休假在家,妈妈就来到我这儿,为我做饭、打扫、准备东西。怀孕九个月时间,我和老公几乎很少搞家务,偶尔扫扫拖拖,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去动手,整个家跟个狗窝似的。妈妈的到来改变了家里的现状,一切都变得清爽起来,满屋子的东西被塞进了柜子,甚至是要叠上两张椅子才能够得着的柜子,都被妈妈井井有条地放置好了东西;冬天的衣物、鞋子、被单一一清洗干净,收进了箱子;窗台、地板、桌椅、柜子、厨房也都擦洗得焕然一新;她还为我带来了尿片、隔尿垫巾等我们没有准备好的东西。那段日子,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闲暇时我们散散步、看看碟,等待着璇璇的降临。
  7月6日中午,我有了发作征兆,既兴奋又紧张,妈妈嘱托我不要慌,迅速整理好东西,往医院赶去。医院里人可真多,我们没有床位了,只能睡在走廊上。那一晚,老公回家了,妈妈和我挤在窄窄的病床上,听着来往的脚步声,数着新降临的小婴儿,等待着天亮。我知道,妈妈一直没有睡着,她其实比我更紧张。
  阵痛是从凌晨两点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多钟,我已经痛得直不起腰了,医生检查后告诉我宫颈还只开了两指,没办法,医生安排我们进产房。那时,老公出去吃饭没有回来,妈妈一手提着东西,一手牵着我,那一刻,我觉得只有母亲是最值得依赖的。
  因为我的生理条件并不适合平产,因此整个生产的过程异常痛苦,从进产房到出产房,持续了九个小时。事后听妈妈说,她看着其他的产妇一个个从产房里出来,她只能干着急,联系不上里面,又不能进去,午饭没有吃,晚饭也是邻床的好心阿姨帮忙热的,吃了几口,根本没有心思吃,她是饿着肚子等到了晚上十一点。从产房出来,那一晚,我睡得特别香,而妈妈是怎样照顾我又照顾璇璇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的三天,我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妈妈不仅要照顾我,还要照顾璇璇,虽然有老公在一旁帮手,但老公毕竟是“新手爸爸”,什么都不懂,还得妈妈亲历亲为。睡眠的严重不足,使妈妈瘦了一圈,可她自己却毫无所知。直到我出院后妈妈回家双抢,爸爸看到她,惊讶于她瘦得变了样,她才发现。
  而在我生璇璇的前后几天里,家里的爸爸却正忙得昏天黑地的,因为正值双抢时节,抢收抢种,争分夺秒。虽然爸爸听了我的建议及早请了收割机,虽然亲戚、邻居们偶尔来帮忙,仍然每天都忙到了晚上九点才回家吃饭,一个人在家,一天的伙食就是一碗丝瓜。这些,爸爸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只到过了很久才从妈妈和舅舅口中得知。我内心充满愧疚,如果不是因为我和璇璇,五十五岁的爸爸怎么会吃这样的苦?
  我也更加懂得了,父爱母爱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那默默无声的奉献,因为那不求回报的给予。

  随后便是按部就班地坐月子、带孩子,妈妈始终都陪在我的身边。白天,她为璇璇洗澡、洗尿片,晚上她为璇璇换尿片、哄着璇璇睡觉。记得有一晚,到早晨璇璇起来时,尿湿了二十几块尿片,这一晚,妈妈换了二十几次尿片。前三个月的我,因为伤口比较大,天气又炎热,一直恢复得不很理想,妈妈总是劝我好好儿休息。那种母亲对女儿发自心底的焦虑和关心令我感到从未体会过的真切,也许只有到了困境中,这种爱才会显露它耀眼的光辉吧!
  这期间,也曾出现了婆婆和我们之间的矛盾,现在去追究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是,我眼睁睁看着妈妈忍受着她不该听的话,陪我伤心陪我落泪,我愧疚,却又庆幸,因为有她,我变得更加坚强。
  璇璇还没有满月,婆婆走了,妈妈一个人操持起了所有的事情。三个月后,我和妈妈回到了老家。在家带孩子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白天妈妈带着璇璇到邻居家去玩,而我只要按时喂奶就行了;晚上,妈妈陪我一起睡,两张大床拼起来,我睡一边,妈妈睡一边,璇璇睡中间。日子一晃就这么过去了。

  璇璇六个多月,我要上班了,虽然很难割舍,但是想到璇璇最爱的外婆,我还是毅然断奶,把璇璇放在了外婆家。于是,我开始期待每一个星期五的到来,因为星期五的晚上我就可以回家看璇璇了。
  在这半年里,二十个星期,每次回家,我都能感觉到璇璇的点滴变化。七个月的璇璇会狼吞虎咽地吃外婆喂的米粉了,会独自“咿呀”地唱歌了,会跟着外婆学各种声音了,会站在外婆身上蹬脚了,会扯着外婆的头发当玩具了;九个月的璇璇会学着外婆做“摇头、再见、飞翔”动作了,能让外婆扶着走路了;现在的璇璇已经学会外婆教的十几种动作了,能和邻居们打成一片,是邻居中人见人爱的小不点了,学会叫“外公、爸爸、妈妈”了。可是,至今,璇璇仍然不会叫外婆,因为妈妈每天都反复地教璇璇“外公、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教过外婆。
  这些“成绩”的背后,爸爸妈妈又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呢?在我上班、爸爸出门做事的日子里,妈妈常常一个人带着璇璇。璇璇吃了,妈妈再吃;璇璇睡了,妈妈去种菜;璇璇醒了,妈妈带她出去玩;傍晚,爸爸轮流带璇璇;晚上,爸爸冲牛奶,妈妈喂。邻居们都夸爸爸妈妈身体好,而我却听出了辛酸。

  有人说,把孩子放在乡下,你怎么舍得?怎么放心呢?我觉得,放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孩子的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如果像璇璇的外婆这样执著而开明地进行早教,并严格要求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那么即使乡下的环境有些瑕疵,也是可以忽略的。更何况乡下的空气好,蔬菜新鲜,人际关系和谐,这些都是我求之不得的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再多的诗句来形容父母之爱都不够,用再真诚地话语表示感谢之情都太苍白。璇璇,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所有的感动,并永怀一颗感恩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