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物质奖励儿子妈妈 |
分类: 育儿 |
刚才看到了一篇关于要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的文章,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对待这件事的态度。
甲妈妈,儿子6岁,给儿子报了少儿牛津英语班。
奖励方式:儿子背一个单词奖励1元钱。
效果:孩子热乎了几天,后来,在不背单词和1元钱之间,选择了不背单词。。。
实施计划不到1个月就over了。
目前:妈妈无奈,儿子无所谓。
乙妈妈:儿子10岁,
奖励方式:做家务,每样1元。
效果:孩子做的热火朝天,认为这才是自己的钱,比压岁钱得来的高兴,此儿子从来不认为压岁钱是自己的财产。
奖励递进:乙妈妈开始鼓励儿子帮自己的公司想点子,一经采纳,奖励100元。
效果:此儿子赚到第一个100元的时候,认识到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来钱快,有价值,于是从此放弃便宜的家务劳动,和小额奖励的事务,专攻创意事业。。。
此计划从09年春节前一直到现在都在实行。
目前:妈妈自豪,儿子快乐。
丙妈妈:儿子5岁。
对给孩子物质奖励这个事情很慎重,怕给孩子养成现实,势力的性格,于是,坚决没有钞票奖励,奖励的是精神上的,多夸奖赞扬,或者玩具的奖奖。
效果:妈妈挺快乐,儿子也挺高兴。
从上面3位妈妈的实施效果来看,长远的咱还看不到,就目前,除了甲妈妈那里,后面的两位妈妈都还是效果不俗的。
跟妈妈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学习,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都是孩子份内的事情,不需要也最好不要用钱去鼓励孩子做,排个计划表,督促孩子完成,每次完成的时候,口头的表扬是必须的,完成的很出色时,可以许诺给孩子送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可以是孩子之前一直很想拥有的一个玩具,用品,或者漂亮的衣服鞋子,好吃的零食之类的物品,或者带孩子上动物园,游乐园这样的奖励。
哈佛的情商老师说:孩子份内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做,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度的也要尽力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果孩子想要你帮助完成,你也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帮他。不要事事包办。
现在我们再回到物质奖励要不要,
源于专业人士的资料:
心理学上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了些爱绘画的孩子分为AB两组。A组孩子得到许诺:画得好,就给奖品,B组孩子则只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孩子得到了奖品,B组孩子只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
三星期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孩子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而B组孩子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这个实验,曾在不同国家、不同兴趣组里进行过,实验结果得到了反复验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也有使人只对所获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
其实,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尊重、被认可、被理解、被关爱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奖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一起看场电影、旅游,或奖在不经意处,给他一个惊喜。而给孩子主导权,让他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则是最受其欢迎的奖励方式。
总之,应该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而非花钱的多少,才能产生久远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