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回:黛玉葬花
贾元春下了太旨给贾政,叫宝玉和众姐妹们住进大观园去。
茗烟到城外旧书摊上给买了一些传奇剧本,宝玉如获至宝。
那天,他在坐在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读《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吹来,一树桃花纷纷落在他的身上书上地了。宝玉怕脚踩了,就兜了放在水池上。这时,林黛玉刚葬完花看到宝玉走过来。请看这一节原文:
宝玉正踌躇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笔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
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不说好,好!妙。妙在"有趣"二字。)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宝玉着了忙,向前拦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苗儿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吧,别提那个了。”
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
黛玉的“葬花”,与宝玉“扫花”不谋而合,巧中见奇,看似不合常理,有些荒诞离奇,但合乎他们的情理。诞而有据,谎而不缈,这是小说创作的底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反之于猪八戒,则不可理喻也。如果宝钗、湘云、袭人去葬花,就诞而无据了。宝玉只是怜花惜花而扫花,也不可能去葬花。一本书,一枝绢花,几句玩话,都会在他们身上擦出火花。一个喜欢“惹事”、“生事”,一个喜欢“小事”变“大事”;一个“惹”而不厌,一个“应”而不烦;你来我往,悲悲切切。贾宝玉待林黛玉一片赤诚,如空中日月,可以把心挖出来给她。林黛玉容不得他们之间有半粒杂质,她对宝玉往死里爱。她宁要情,不要命。因此,两个人在一起,只有幽怨,少有快乐!又中了一句老话"不是怨家不聚头"、"爱之深恨之切"。
现代派有些作家说《红楼梦》在挖掘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方面,如孤独、痛苦等方面有些欠缺,就是说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不够深刻。其实曹雪芹的心理分析比现代作家更有凭有据,也更深刻。有些现代派所谓意识流凭作者自己的主观意念对人物心理进行成篇累页分析,貌似精深,实是皮毛。
袭人说大老爷身子不好,姑娘们都去看了,老太太叫宝玉过去。宝玉突然离开,丢下林黛玉一人在春天里。她的一有腔情丝悬在空中无处着落。回去路过梨香院,她听到一班戏子正在排演《西厢记》。戏里那美炒的文词,又勾起林黛玉正“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思。
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听,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看了这一节,谁还会怀疑否定曹氏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像剥笋壳一样,把林黛玉的内心活动一层一层剥开,最后只剩下一个核心。先是“点头自叹”,再是“心动神摇”,接着“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潮澎湃,最后“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曹雪芹是一位操琴大师,八音凑击,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下一下敲在林黛玉一颗痛苦而无奈的心上。有了这一节,奠定黛玉葬花的心理基础。
就在林黛玉神思恍惚时,香菱突然从背后一把掌将她拍醒了。
审美疲劳,熟视无睹,美而不美。《红楼梦》世俗化后,书中很多现代意识的思想和技艺被忽视了。当代很多作家,所谓先锋派作家都纷纷把眼光转向西方大师们的作品,觉得《红楼梦》从小就读过,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因此,很多作家错过了一次机会,一次学习小说创作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