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在弥补童年时的缺憾吗
(2014-12-19 09:52:54)
标签:
育儿教育心理学家庭 |
分类: 杂谈 |
昨天早上,在群里,有个朵妈发了这样一条求助——
“大家早上好,我姐姐的女儿比我女儿大二十天,现在在同一个班,她是个很优秀的孩子,相比之下朵属于不长进类型的,有一次学校一认识的老师竟然说:你姐的女儿很优秀,你女儿可比她差远了,我心理很不舒服。还有就是我们经常在一起,无论哪个老师都一直在夸她,她确实写字好,能说会道的,作文不用大人教,思路什么的都很清晰,姐姐也常在我面前表示对她女儿如何如何满意,还经常把她女儿做得好的东西拍下来和我分享,我说我看了会拿来和朵对比,对朵不好,可每次聊天她都会说这些,说她不用费什么功夫,但女儿确定表现出色。我和姐姐感情很好,我不会嫉妒她,她也不是故意在我面前显摆的,可我心里常拿两个孩子对比,我知道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可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心理,大家可以帮帮我吗?”
有位福爸这样回复:在意大了往往会形成伤害,我只需要每天去发现他的进步跟优点,往往孩子都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比如我会发现他的观察力很强,比如我会发现他的想象力比我丰富
朵妈回复:我觉得我就在太在意了,应该是我心里的问题。
有家长提议转班,不在一起就不会对比了。
朵妈回复:当初就是说不要一个班,我先选的这个班,可姐姐说这班老师好,也选了。大家就看出我要强了是吗
福爸回复:人无完人儿子缺点也不少,我都告诉自己没啥,陪着孩子一起面对就好,同时更多的是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不是我教给他东西
朵妈回复:也有朋友说我要强,其实我自己没觉得。可是连我妈都拿两个孩子来对比。
虫妈回复:如果这个优秀的孩子不是姐姐的,是别人家的,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朵妈回复:也许吧,大不了少接触点。主要是感觉姐姐没费什么力,我是很用心了
虫妈回复:只有跟姐姐和妈妈说,以后不要把她们两放一起比。大人不比他们,然后鼓励你女儿多跟姐姐交流、学习。
朵妈回复: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内心不够强大,对自己女儿不够有信心
福爸回复:每天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优点,之所以你看到了孩子的不优秀是因为你过于自满。当你发现孩子优点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在逐渐的减少。换个视觉角度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事物
朵妈回复:我女儿性格也很好。我是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了
福爸回复:假如这两个孩子不在一起你还会有这样的对比心理吗?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朵妈回复:我在家夸我女儿写字有进步,然后我妈就拿姐姐作业看了了下,说姐姐写的字不是一般的好,搞得我都想哭了。
她不光学习好,别的也很好,就说这次舞蹈比赛,两个都选上了,后来我女儿退回来了,理由是吃不了苦,还不听指挥,而她女儿现在是领跳。明天晚上比赛,我和朵说我们去为她加油,朵也很乐意
福爸回复:懂得放下才会有收获,就好比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你要不先倒空里面的水,你往里再加水水一定会溢出。你先把自己倒空了,这样你就容易接受了。正是因为你内心把姐姐的孩子装的太多,无法在装下自己的孩子了
朵妈回复:谢谢福爸,讲得真好。应该是这样,目光总在姐姐的女儿身上了
++++++++++++++++++++++++++++++++++++++++++++++++++++++++++++++++++
刚开始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开导朵妈,我没插嘴,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一直在想,姐姐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于是我问了朵妈一句话:“朵妈,我想问一句,你跟姐姐差几岁?小时候你俩谁比较优秀?”
朵妈回复:“差2.5岁,小时候我比较优秀,但是姐姐比较聪明。”
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你有没有想过,姐姐小时候可能也生活在你的阴影之下?姐姐小时候的阴影,可能成了现在她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你的孩子比较,虽然可能是无意识的,就想证明小时候你比我优秀,但是现在我的孩子比你的强。另外,小时候你的优秀让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比姐姐优秀,但是现在反过来了,所以你心理就不平衡了。朵妈,你好好想一下,要回到问题的本质,姐妹兄弟之间是最容易做对比的”
朵妈回复:对,你说得对,还有一点,我以前是做幼教的,做了十几年,就总觉得自己的学前教育做得不好,有点失望了
我又跟了一句,“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起成长,不够优秀的一方,往往是很敏感的。年龄差距大的话,小的会以崇拜的眼光看大的,不存在对比。”
朵妈回复:我们主要是生活得太近,感情也好,老在一起,所以就老对比我,不过也是我的不对,我就没见姐姐拿来比过,她说我女儿比她女儿漂亮,以后有资本。
我:你这样说,感觉姐姐有心结,无形中在跟你较劲
朵妈回复:哈哈,说来也是,姐姐也说不定也在比,因为她也说我艺术细胞比她强,可她女儿弹琴、跳舞比我们强,我字比她漂亮,可她女儿字却不错。你不说我还真没发现,姐姐也比,只是她喜欢拿她女儿和我比。
我:是,你的艺术细胞比她强,所以她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舞蹈,你的字比她好,所以她让自己的孩子学一手好字,都是想超过你。她的内心深处,是要小时候输给你的,让她的女儿帮她争回来。她不是在培养女儿,而是在培养小时候的自己。
朵妈回复:有时她也说,她女儿应该做我的女儿,我女儿很多方面象她
我:不是你女儿很多方面像她,而是她拿你做榜样了,以你为模具对培养她的女儿。你姐俩应该彼此打开心结,尤其是姐姐。因为你们姐俩感情好,建议姐俩做一次深入的交谈,一起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让姐姐说出内心深处对你不满的地方,或者别人拿你俩做对比,而在她心里留下阴影的事例,姐姐的心结打开,慢慢地就不会再有意无意拿两个孩子做对比了。
朵妈回复:谢谢你这些话,我要回去好好想想!
后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理由,只有找到事情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不要有意无意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说***比你强,***的成绩这次比你好!
比较的结果往往是伤了自己孩子的心而不自知,给孩子的成长过程留下阴影。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今天的TA与昨天的TA比较,今年的TA与去年比较,进步了就是成功!
++++++++++++++++++++++++++++++++++++++++++++++++++++++++++++
自从玉米上初中以来,发现了自己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有意识地接触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善和玉米之间有时剑拔弩张的关系。
刚开始的学习缘于我们几个博客好友成立的一个群,翔妈的好友心海老师坐阵,有时会给我们几个上课,从那时开始,为我打开了心理学知识的大门。后来因为心海小儿子的出生,无暇再顾及这些,我们就自寻出路,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再后来有位学过心理学的QQ好友介绍给我武志红的博客,经常去看他的博文,在看的过程中发现他对一些问题的解读很敏锐,于是买了他的作品——《为何家会伤人》和《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又重新成长了一遍,不自觉地会去回忆自己童年时的一些事情,试着去打开多年来积攒在内心的结。有时读着读着,忧伤不断袭来,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泪流满面,但是在伤心过后,内心无比舒畅。
有时也会就书中的问题与那位QQ好友一起讨论,她的见解比我深刻,在讨论的过程中收获良多,那段时间感觉自己从内到外无比通透!
现在玉米初三了,不再去过于纠结她的成绩,只想跟她好好地享受中考前的时光,不再给她压力,让她顺其自然地发挥,考多少我都接受。让她明白,她是我独一无二的女儿,她的梦想我会支持!
现在对于心理学也只是知道一点粗浅的皮毛,学点心理学,不是为帮助别人,而是为充实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对自己从内到外有个正确的认识。知道孩子的问题有时就是自己的问题,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自己必须做出调整。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自己重新成长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修复童年时的不足,当修复完成的时候,我们的二次成长才算完成,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完善。
现在心海又重出江湖,在群里坐阵。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欢迎加入心海家庭教育成长园:QQ群号2555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