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强深度剖析生活中的保健误区

标签:
戴光强保健新概念生活保健误区健康长寿养生 |
分类: 吃的新概念 |
http://s14/middle/5fe17441g85ceaa7ff20d&690
一 、“吃”的保健误区
现在“食物相克”问题成为食物营养保健的一个“热点”,在杂志、书刊、网络等媒体上被“炒卖”得沸沸扬扬。但是,现有的很多事物相克说都是有问题的,这股热潮该降降温了。
牛奶不能空腹喝吗?
有说法称,空腹喝牛奶不易吸收。原因之一:牛奶是流体,会快速进入肠道,随即很快排出体外,其中的营养物质都被浪费了;原因之二:空腹喝牛奶时,其中的蛋白质会当做能量被消耗,也就是浪费了。
但是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成立的。首先,牛奶即使空腹喝也不会很快被排出体外。牛奶中的蛋白质在进入胃以后,会与胃酸反应成凝块状,然后按顺序在胃肠道进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也就是说,牛奶中蛋白质是以固态形式被消化吸收的,并非是想象当中的液态。第二种说法也存在大问题。牛奶中不仅仅含有蛋白质,还有乳糖和脂肪等。其中,乳糖约占4.8%,脂肪和蛋白质约占3%。乳糖和脂肪都可以作为能量来用,事实上牛奶产生的总能量中25%来源于乳糖。所以,没有理由首先消耗蛋白质。另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分类消化吸收的,并且各自的消化过程、变化、时间都不一样;而人体在消耗能量时,首先是葡萄糖,然后是脂肪,最后才是蛋白质。所以,空腹喝牛奶是不会浪费其中的蛋白质的。
茶叶和鸡蛋相克吗?
有人说,茶叶中含有单宁类物质,可与鸡蛋中的(主要是鸡蛋黄中的)铁结合,如此既不利于鸡蛋中铁的吸收,也会对胃产生刺激。
其实不然,第一,鸡蛋中铁的吸收率本来就是极低的(约为3%),而这是鸡蛋本身的问题,并不是由茶叶引起的。第二,没听说过茶叶蛋会刺激胃肠而引起不适,茶叶蛋是一种传承多年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但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用茶叶煮鸡蛋时,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煮,否则鸡蛋中的卵磷脂会受损,使鸡蛋营养下降。
菠菜与豆腐不能同吃吗?
这种说法的理由是菠菜中有较多的叶酸,而豆腐中有钙,若两者一起烹调,则会减少豆腐中钙的吸收,同时增加了产生体内结石的可能。
但事实刚好相反。菠菜就适合与含钙丰富的食物,与豆腐一起吃,这样会减少体内结石。因为人体形成草酸钙性的泌尿结石的主因是体内的草酸,而不是体内的钙。人体内本来就存在钙,只有体内进入更多的草酸时,才会形成更多的草酸钙。草酸钙通过肾脏排出,就容易形成泌尿结石。菠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若与豆腐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同烧时,其中的草酸就会在肠道与豆腐中的钙形成草酸钙及草酸钙的沉淀物,会随粪便排出,这样菠菜中的草酸就反而不会被人体吸收,与人体内钙形成草酸钙结石的几率也就降低了。另外,若在烹调前能把菠菜在沸水中烫1分钟后捞起,则可以去除菠菜中80%以上的草酸。
海鲜与水果不能同吃吗?
实际上,这种说法的原理始于“海鲜不能与柿子同吃”。其理由是海鲜如鱼、虾、蟹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而柿子含鞣酸较多,同吃会形成不易于消化的物质,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甚至在胃中形成所谓的“胃石”。
但是,海鲜加柿子形成“胃石”的说法有点夸张。因为,柿子中所含的鞣酸主要存在于柿子皮里,而柿子肉相对含量较少,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不吃柿子皮的。所以,即使海鲜与柿子同吃,也不至于发生“柿石”或“胃石”形成的严重后果。至于从这种说法衍生出“海鲜不能与水果同吃”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如以上所说,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的例子还有很多。戴教授认为,很多食物相克是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的,现代人饮食应该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营养搭配”来替代“食物相克”。
二 、“喝”的保健误区
“喝茶水就不能喝白开水”——恰恰相反,茶水中还有咖啡因,有利尿的效果,会使人排水增多,此时更要注意补水。
“睡前喝水会形成眼袋”——眼袋并不是喝水引起的,而是皮下脂肪松弛等多种原因造成,与喝水没有直接联系。中老年人尤其要在睡前喝水,有利于缓解血液粘稠,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几率。
“滴酒不沾最好”——其实不然,适量地喝些红葡萄酒对健康有利,可以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喝汤比吃肉营养好”——根据科学研究,食物中仅有5%的蛋白质能通过烹煮进入汤中。所以,汤确实营养好,但煮汤的食物营养更好,不应浪费。
三、运动中的保健误区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锻炼身体最好”———实际上,早晨是中老年人最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的时间段。尤其是冬季,老年人早晨要喝一杯水,出太阳后再出门,对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都要有所控制。出门时穿暖和点,运动出汗后再脱衣。
“早晨锻炼有利于晚上睡眠”———科学研究表明,下午锻炼最有利于晚上睡眠。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中老年人在饭后半小时内最好不要走动,可以坐下休息或者呈半躺状,这样最有利于保证肠道与肝脏的血液循环。如果多走路的话,血液主要会供给下肢,这样对健康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