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的“轮回”——心理学学习笔记
(2011-12-03 10:25: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笔记 |
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的轮回——心理学学习笔记
觉知我们的心念(外两篇)
题记:武志红是我喜欢的心理师,他的很多博文我都粗粗看了一遍,现在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细读,写点笔记感悟,算是跟着老师学习了!
武老师在博文《不要做心念的囚徒》中说到“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轮回的过程,而驱动这个轮回的,就是我们的心念”。
1、
2、
3、
我的理解,心念就是我们的心理模式。我们在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去感知自己的心念,导致我们在一些痛苦中不断轮回。佛说:“一念千年,千年一念。”之所以在其中轮回不已,关键是我们迷失在心念之中,没有跳出此心念之外去看待我们的痛苦,也或许,我们从这种轮回的心念中得到了某种好处,让我们无法舍弃这种“好处”;也或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的心理模式,也放弃了尝试其它模式,任由自己在轮回中翻滚。因此,如果我们在某件事或某种心理中痛苦不已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静下心来去觉知我们自己的心念,也许,刹那间就会明白这并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然后放下,千年一念就此搁浅,从此不必再被其奴役。也或许,我们放不下,但至少,我们觉察到了,对痛苦,也是一种减轻!走进我们的感受,面对自己,觉察我们的心念!
二、人生为什么会轮回?
分裂不合一的结果,要么居于分裂的这一端(A),要么居于分裂的那一端(-A)如克林顿的情人,命运在其中轮回不已。(或许人生就是有轮回的,我们所说的去避免的轮回,是一直在一种模式中的轮回;如果人生真有轮回,我也希望是经历不同、不断提升的轮回,而不是千年重复一个模式的轮回。)
1、分裂需要平衡。这种平衡要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于是一个人身上会同时出现如特别要强(A)和特别自卑(-A);要么体现在一个关系中,比如一个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会去找一个特别自卑的人。
2、怎样才能从这样一个轮回中解脱呢?
接受与宽容。
接受自己的命运,接受自己的自卑或者父母的自卑的事实,接受之后对这种自卑(优秀)也就不会特别在意了,这样内心的冲突就会减少从而走向合一。对事实的认识程度越深,接受越深,就会越合一、对自己对别人都会越宽容,于是对自卑不再敏感,对“优秀”不再执着。
三、人生轮回之“对他越好他越逃离”
1、在一份和谐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其中一方付出太多,另一方无法回报的话就会感到内疚。这种内疚如果无法承受的话,人们就容易做两件事情:要么贬低付出者、要么逃离付出者,因为亏欠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2、很多付出者之所以会成为付出者,是因为他们在寻找一种感觉,那就是“在这个关系中我已做到仁至义尽,因此如果这个关系出现什么问题,那一定是你的错,我没有问题。”几乎所有的婚姻家庭的问题都可以回到一个源头上——那就是“我正确,你错误。”而拼命付出就是证明“我正确”的最好方式,同时还可以把“你错误”投射到对方头上,令对方感觉到被否定。
3、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对孩子最有杀伤力的手段就是控制加溺爱。在物质、精力上不计代价地付出,从而达到“你要听我的”这样一个控制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比较有效,首先因为还在的“能力”不及大人;其次是孩子往往会因为父母的付出而心生内疚,他们会觉得亏欠父母太多从而乖乖听从父母的控制。
感想:正确和谐的关系首先应该是动态的平衡,当然,要达到动态的平衡也不容易,因为这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和接受。一旦对方不认同,这种和谐的关系就比较难达到。也许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与神对话】中所说的,关系的目标不是让对方来令你完满,而是请对方来分享我们的完满。这种带着分享的心、完满的心去付出的爱不掺杂“我要回报”的需求,因为我们本身即是完满的,这样或许对方就不会感到被贬低、被否定,也就不会想要逃离了。如果我们在付出的同时无时不在想着对方的回报(虽然没有说出来),那这份付出成为对方的负担是必然的了,对方想要逃离就更是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