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标签:
杂谈微笑心灵修行美丽缔造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被誉为“智慧之化身”的战略理论家诸葛亮不但将修身养性、治学救人的深刻道理传授于他的子孙,也让后世一直继承和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用于今日,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被称为“淡泊”,用以为人,用以处事。
真正能静下心来修整自己的心灵家园的人少之有少,前段时间“李二代”打人事件,虽然已经平息,但唱了一辈子红歌的父亲老泪纵横,痛心于“未教育好孩子”的溺爱,“名人之后”的花环太过耀眼引致未成年的儿子叫嚣“谁敢打110”?浮躁的某二代们的故事横行于街头巷尾,在国人终于富裕起来的时候,心灵却已失去了目标,脚下的道德基础,也摇摇欲坠。可以想象,心灵的坍塌所承受的后果远胜过容貌的缺陷。
我们常常讲要修身养性,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从来不缺乏道德规范,在没有强权统治的社会,为什么老人摔倒要出台“搀扶规范”,为什么“孝子”要从小培养?郭德纲也在节目中披露自己的母亲跌倒街头30分钟无人敢扶,后被同龄老者扶起的事实,感叹的不是伤痛,而是国人道德的沦丧。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传统的道德理念不能摒弃,国人的民族文化不能变形,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当今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没有冲突,只有相辅相成之妙用。找到自己的心灵花园,以宁静求清净,凡事心安理得,社会得以进步,人们才能心想事成。
学习孔明先生从家庭开始筑起道德基础,孝行从长至幼表现于平凡琐事,贯穿于日常生活,无需刻意表彰,让好事传千里,只为了弘扬诚、信、善、爱,经常为心灵家园除草浇水,让内心丰足富裕。
我很赞赏这个时代特有的时尚感,但是请别陷入误区,时尚绝不是反传统,丢道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不能只是作为标语,“尊敬父母”不能等到“虐打老人”的事件发生后才被提起,道德从热爱家庭,亲亲爱人,关怀长幼开始,个体的幸福凝结成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奉献,为他人谋幸福。
修身心灵,静思过往,风轻云淡,常能致远。时尚的国人走在潮流前列,别把礼义廉耻用利益物质来衡量,常净化心灵,让伟大的文明得以延续,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美丽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