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谦家乡人
孙谦家乡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9
  • 关注人气: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

(2020-07-09 09:06:47)
标签:

宁夏

王学伊

文水

进士

固原

分类: 文峪河畔

三、王学伊的诗文书法

 

王学伊不仅是一位政绩突出、民声赞誉的地方长官,还是一位学富五车、文采飞扬的文化贤达,不仅有不少的诗文传世,其书法作品更自成风格,极具影响,甘肃名胜多其题字,民间也多有收藏,许多作品被市场高价拍卖,在藏家手中几经流转。可以说,王学伊是当地近代外来文化的一位著名人物和杰出代表。

这是王学伊一首名为《过黄羊坪》的五言诗:

坱莽无垠际,行行坪上望。

寒鸿衔草白,驿骑踏沙黄。

剺面新屯地,苍头古戍场。

归程才四十,海喇本岩疆。

诗中剺面指我国古代匈奴、回鹘等民族的一种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悲愁。此借指当地的民族。苍头,此指以青布裹头的军队士兵。海喇即海剌都,明代楚王(朱元璋之子朱桢)藩牧地。“寒鸿衔草白,驿骑踏沙黄”,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在新屯地、古战场、鸿雁飞、驿马驰的固原西部,实行开荒劝耕、立志改天换地的一幅壮丽画卷,让人如临其境。

再看一首王学伊写的七律《验瓦亭官树》:

绿杨青柳望中连,画断横流辟大阡。

万树合围浑一树,百年生计在三年。

谩期潘岳成花县,且效王维筑辋川。

寄语边氓好持护,清风赢得六盘巅。

这首诗写的是王学伊在固原州城南九十里的瓦亭关组织人力开辟荒地、种植杨柳,带领固原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事情,抒发了他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荒漠变绿洲的豪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仅从以上两首诗就可以看出,王学伊的诗作没有无病呻吟、卿卿我我的风花雪月,表达的是夙夜在公为国尽力的气节,扑倒身子干事创业的精神,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壮志。这样的官念和品质,很值得如今的为政者,努力学习,倾身仿效。

题字赠匾刻石,自古约请名人贤士之笔,讲究的是名人效应,彰显的是文化品位,宣传的是地域风情,或挂于雅室励志,或馈赠友人感恩,或增色景观清赏。在如今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有不少的古亭名园,仍然保留了王学伊当年撰写的楹联。

王学伊题兰州安定门外下沟的亦园: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题思鲈斋:

好登明月楼台山光雅共湖光满

为问秋风边塞宦味何如乡味长

 

题兰州小西湖嘉雨轩(嵌名联):

嘉气氤氲嘉树嘉禾民有赖

雨声滂沛雨金雨玉国之祥

 

题兰州盟鸥馆:

莫辜负山色湖光乐在个中客况清闲绿蚁酒;

好寄与诗情画意超以象外天机活泼白鸥心。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题固原列祀坛:

天地位而万物育

阴阳和则百谷生

 

宁夏的同心清真大寺第三次重修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寺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前殿廊檐下平挂“教本清真”横木匾名儒王学伊。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崆峒山风景区,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山中有许多处摩崖就是王学伊的墨迹。在崆峒五台中南台栖云寺路左侧崖壁巨石上,有王学伊当年题书的“栖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这两个大楷书,遒健有力,大方稳重,气度非凡此外,在一处崖壁上还有成仙广成子的悬棺悬棺下面有四个大写的回文字:“鹤飞龙翔”,这也是王学伊题写的,清晰地落款“光绪丙午中秋文水王学伊”。“鹤飞龙翔”这字,草书笔法,笔力苍劲,每个字都一笔写成,非书法大家不可一挥而就,不论从左读或从右读,“翔龙”“飞鹤”,还是“鹤飞”“龙翔”都可以读的通。凡来此处的游客,都会流连驻足、凝神品味这位“文水王学伊”。

“鹤飞龙翔”上面《谒空同广成墓·镇原慕寿祺》是块诗碑,也与王学伊有关。这块碑文为慕寿祺撰文,王学伊书丹,刻石末还有王学伊的题跋,跋中记述了慕寿祺为诗的经过。王学伊写道: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绍堂慕子,陇上诗人,世承家学,著述等身。空同旧游,广成松揪,馨香展礼,白云上遒。长啸高吟,御风而发,妙笔一枝,天花坠落,诗境何似白也。无敌东阳松崖,追踪长揖。悠悠皇古,攘攘尘寰,九霄清籁,仙骨不凡。委丹书,镌珉石,增光名山,驰誉大宅。伊也不才,濡毫夙好,缀言附瞽,爰留鸿爪。

民国十三(1924)年夏历甲子大陵王学伊谨跋”

跋文中“大陵王学伊”自称“伊也不才,濡毫夙好,缀言附瞽,爰留鸿爪”,不仅语文谦逊,言简意赅,而且碑刻楷书也很有特点,正像王学伊的为人一样,形体方正,端庄大气,真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对于崆峒山的俊秀风光,王学伊曾写过一篇《题崆峒》的诗:

言寻名胜到崆峒,势压秦关百二重。

钟磬有声通上界,网峦无限供中峰。

天机活泼随飞鸟,根节盘深鉴老松。

问道轩皇谁复见,惟留丹灶耐尘封。

光绪进士王学伊其人(三)天为留人不放晴,朋轩坐话雨中声。

从头流水分清浊,到眼青山作送迎。

玄鹤一双思所止,野花千万不知名。

老僧乞得摩崖字,证我风尘鸿爪情。

仁者乐山。诗中“老僧乞得摩崖字,证我风尘鸿爪情”一句,应该就是指他在崆峒山多处所留的刻字和跋文了。

不论是摩崖刻字,还是文房挥毫,王学伊的书法作品,突破了很多书家单一书体的模式,或楷书或隶书或行草,楷书端秀大方,隶书活泼舒展,行草流云似水,每一种字体都自成风格,自有大家功力,多为至交朋友、地方要员、文人雅士约请而书,或赠友或珍藏,大家都引为珍贵。

居住在兰州南昌路一位80岁老人张国铭,家中收藏了一块上书“门风积襄”的木匾,关于这块木匾背后的故事,2004年4月《兰州晨报》记者采访张国铭时,他这样说:“王学伊在民国时期任甘肃警察厅长,不仅有作为、有地位,书法上名气也特别大,木匾上‘门风积襄’就是他的笔迹。当时有十八位士兵为了取悦一位有权有势的长官,特别请王学伊写了这块匾,因为请王学伊写的字才特别有面子,才更显心意厚重。”

从前的读书人写毛笔字是一项自幼的基本功,王学伊书法优良当然是无疑的了,但我在想,应该是他在政治上的修为,以及大家对他做人上的崇仰,才更使得他书法上的名望被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德居首位,譬如北辰,德才兼备,众口是金;从古到今,发自内心对人的敬重才最真实、最长久。所以我们说,王学伊是难得的具有文化涵养和政治才能的一位儒官、一个好官。

写于2020年1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