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天的故事》促成的“鬼星奇缘”

(2013-03-04 13:06:25)
标签:

魏明伦

李萌

电影

孙谦

分类: 孙谦关于

                     http://s16/mw690/5fdd5de4t7be84077d5df&690
    闻名全国的巴山“鬼”才、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应邀来沪担任明星真人秀的评委。不过此番来沪,他还有个特别的目的,就是一偿自己51年来未了的心愿,与年轻时代的“偶像”——当年的电影演员李萌见面。说到偶像,魏明伦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不算是偶像,就是深藏在记忆里的一段年轻时的美好回忆。”2007年1月7日,记者跟随他一起寻觅、见证了鬼才与影星的“鬼星奇缘”。

    《夏天的故事》促奇缘

51年了,今日终于要见面了。”说起和李萌的往事,魏明伦是记忆犹新,“大概是19551956年的事情,当时有一部影片叫《夏天的故事》,李萌在其中扮演女主角。影片讲述了一对男女青年,中学毕业后回到农村,男的要留在农村干事业,但李萌演的女孩却想回城,当时影片对她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甚至后来还给她安排了一个非常悲惨的命运。”对于影片中女主角的遭遇,魏明伦深感同情,“我后来分析,我当时这么同情那女孩可能是把她和李萌混为一体了,从而也引发了我对当时知青政策的怀疑。”  

  当时才十六七岁的魏明伦便模仿作家魏巍的笔名“魏峨”给李萌写了一封长信,“不过绝不是现在粉丝给偶像写的信,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篇有关电影的论文,我对当时电影的通病———公式化、概念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比后来著名影评家钟惦敲响‘电影的锣鼓’还要早一年多。”当时,这封信在李萌的演员剧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李萌还寄来了长长的回信,“里面说,我的信被剧团里的演员都传阅了,大家都觉得年纪那么小的孩子,写出这么深刻的文章很不容易。”  

  一次错过联系中断  

  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到1957年年初,魏明伦与李萌的通信持续了半年多时间,有一次两人还差点见着面。魏明伦回忆:“有一次她来信说要来四川拍《飞越天险》,可能会和我这个小弟弟见面。可惜后来没能成行,她和秦怡去拍《马兰花开》了,非常遗憾。”1957年年初,魏明伦给李萌写了最后一封信,“那年,我在刚出版的《文艺报》上看到罗斗的一篇文章《长影的第一个声音》,在旁边附着的到会者签名录上,我看到了她的签名,就给她写了信。”但这次,李萌并没有回信,不久两人便断了联系。  

  虽然和李萌的联系断了,但是对于这位曾经的“笔友”,魏明伦还是偷偷地关注着。谈起当年对李萌的印象,魏明伦直言不讳:“真漂亮,但因为早就知道她比我年长八岁,所以也没有什么想法。不过当时十六七岁年纪,总有些懵懂的情愫在里面。”在前往李萌家的路上,魏明伦向记者历数了李萌从艺后的作品,热情丝毫不亚于当下粉丝对于偶像的热情,但当记者问及将要见到偶像的心情时,魏明伦又连忙纠正:“不是偶像,我从来没有偶像,她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是对于年轻时代的美好回忆。”  

  迟到20年的相逢  

  说起这次“迟到了20年”的相逢,魏明伦直言,早在20年前就曾托人打听过李萌的下落,“当时大概是1986年,我的川剧《潘金莲》正当红。有次在深圳,我碰到了上海的魔术家邓凤鸣,她的丈夫叫李明,和李萌只差一个草头,立刻勾起了我的回忆。没想到聊起来两人居然真的相识,于是我就托他们从深圳带封信去上海给李萌。怕她想不起我来,我还故意在信封里夹了一张采访我的报纸。然而,这一去又是石沉大海。”提起这件事,魏明伦颇为遗憾,“要不是去年在北京开文代会遇到曹可凡托他打听,否则可能就再也碰不上了。如果20年前我托的人是曹可凡,估计这个心愿早就了了。”  

  寻回记忆里的“珍宝”  

  记者跟随魏明伦来到李萌居住的楼下,远远就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楼下守候,两位老人一见如故。对于这段往事,李萌显然没有魏明伦记忆深刻,当年正当红的她,收到影迷来信无数,但是她对于当时收到的两位小影迷的来信还是颇有印象,“一个大概十六岁,一个大概十七岁,写的文章非常好,很有见地。”魏明伦闻言,悄悄回头对大家说:“这其中一个应该就是我。”  

  面对当年的“小友”,如今家喻户晓的大作家,早已退出影坛的李萌显然有些紧张,一口一个“魏先生”,但是魏明伦却有一种多年心愿得偿的快感,一口一个“老姐姐”,还直言晚来了20年。“20年前,我就托人带信到上海给你,你没有收到吗?”在得到李萌否定的答案后,两人一阵唏嘘。好不容易相逢了,“老姐姐”要留“魏小弟”吃饭,“一定要尝尝我的‘旗人饺子’。”“你不是苏州人吗?以前通信的时候告诉我的。”魏明伦不解地问。“你记得真牢,我妈妈家是旗人。”李萌笑着回答。  

  魏明伦面对李萌,还像当年的小影迷,对于她演过的角色如数家珍,“《花园街5号》中的罗曼,还有《工地青年》里,你演一个群众演员……”有些角色的名字,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已经淡忘,李萌对此感慨万分:“想不到,你记得那么清楚。”“当然了,《工地青年》中,你有一个镜头特别漂亮。你还有当年的剧照吗?”在李萌拿出大叠剧照后,魏明伦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对旁人介绍,这张是她在哪部戏里的扮相,那张又是和谁在一起。  

  “你当年寄给我的《夏天的故事》里的照片还在吗?那么多年,被我弄丢了,就是你站在柳树下,戴着一枚‘文平县中学’校徽的。”当李萌终于找出这张照片时,魏明伦激动得就像个孩子,“对,就是这张,当年寄给我的就是这张,看,还戴着校徽吧。”他还一定要拖着“老姐姐”拿着这张照片一起拍照,为了保险起见,魏明伦特地吩咐随行人员,用数码相机和普通相机各拍了一张。  

  闲谈中,魏明伦还说起一件趣事。“老姐姐,你知道嘛,原来我的‘明’都是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一画的,自从收到你的来信后,你的‘萌’下面的‘明’总是连写,画个圈,后来我就改成了你的写法。还有每次信最后,你总是写上‘匆匆’两字,写法总是‘勿勿’,然后直接通上一横,我也学了这个写法,一写就是50年。”这番话让李萌简直难以置信,连呼“三生有幸”。  

  拜访最后,魏明伦提出,要带回当年李萌姐姐送的剧照,“我一定要带回去翻拍,之后我会弄得非常漂亮,再还回来给你。”并执意要李萌在照片后题上“送给明伦小弟,2007年元月7日匆匆”。

                                      2007年1月8日《新闻午报》作者:霍燕妮  

                              http://s15/mw690/5fdd5de4td712854a4fb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