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从学而第一到尧曰第二十,在记述孔子和他的优秀学生的精辟言论的时候,前后有三处提到伯鱼。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姓名是孔鲤,伯鱼是他的字。孔鲤出生时鲁国国君鲁昭公派人送来两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于是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以前孩子们的名字排行是按照“伯仲叔季”来起的,孔子排行老二,字就是仲尼,伯鱼是孔子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字当然就叫伯鱼了。
很巧的是,在文水县,竟然有一个村子,就叫伯鱼村。
那么,伯鱼村和孔子的儿子伯鱼有什么关联吗?让我们先来看看《论语》中关于伯鱼的两段记述吧。
http://s9/middle/5fdd5de4ta87cda0b2ab8&690
一是在“季氏第十六”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大意是说:陈亢(孔子的学生)问伯鱼:“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过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跑过时,父亲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不学《诗经》就不会讲话啊!'我便退下来学《诗经》。另一天,父亲又独立院中,我又快步跑过时,父亲问:‘学《礼记》了吗?'我回答:‘没有。'‘不学《礼记》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啊!'我便退下来学《礼记》。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听到了学《诗经》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听到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一视同仁、远近相同的事情。”
二是在“阳货第十七”中: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大意是说:孔子对伯鱼说:“你研究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没有研读过《周南》、《召南》,那不就像面对着墙壁而呆立吗?”
从这两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悟性很高、勤学好问的陈亢,看到了听从教诲、孜孜求学的伯鱼,也感受了对待学生没有任何私心、注重品德育人和能力培养的孔子。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学习孔子的无私精神,做学生的都要学习伯鱼的上进精神、陈亢的好问精神。看到这里,你可能现在就有了好问的冲动:别卖关子了,伯鱼村和孔伯鱼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让我们先来看看“文水县村名录”中对伯鱼村的解释吧——“伯鱼:古时,此地因地势低下,形成自然水泊,泊里多鱼,故称泊鱼。后历汾水淤积后,人们渐迁来此居住,改泊为伯,故称伯鱼。”照此看来,此伯鱼非彼伯鱼,两回事啊。
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倒认为伯鱼村和孔伯鱼一定有某种联系,理由有四:
一是后世孔氏子孙因孔鲤忌讳鲤鱼而称之为“红鱼”,祭祖时不用鲤鱼而用鲫花鱼。孔姓后代人丁兴旺,家族势力和文化影响非常大,从前十分讲究“鲤鱼”的叫法、讲究每一代人论“字”排辈的孔家人,是不会任凭你们滥用“伯鱼”两个字而且胡乱解释的吧,所以把“伯鱼”解释为“水泊中有鱼”未免太简单太附会了吧,这样的解释恐怕是没有人会应允的,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文水本地的孔家后人是不会答应的。
二是农村的村名多数是以村里多数人家的姓氏来命名的,或者用当地的历史典故、文化传说、方言土语来命名,有的村子虽然有书面村名,但老人们留下来的口头叫法仍然大行其道,比如,南武村人们土话口语还叫“小城南”,孝义村还叫“孝陵村”(发音为:好礼村;武陵村发音为“武礼村”,文水人“陵”发音为“礼”,“孝”发音为“好”,“孝帽”发音为“好帽”);象“泊”这样的字既没有历史文化的成份,又是很书面化、很文绉绉的一个单体外来字,老百姓口语上几乎不用,一般是不会用作村名的。
三是现在文水的很多村子地名的含义是近些年来才搜集整理出来的,不能否认大部分村名解释是有典出的,但有的村子的村名含义的解释就很牵强,比如说“大象村”的解释就不能令人信服——“原为一小村,后历迁居者渐多,成为大村,村貌似大象,于是名为大象村。”用北方人不太熟悉的动物而且是热带地区的特有动物作为村名可能性不大,而且“大象村”中的“大”文水人是读作“代(音)”的,就是“医生大夫”的“大”,和动物“大象”读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绝对不是动物“大象”的意思。所以,“大象村”也好,“伯鱼村”也好,我认为是搜集者的生拉硬扯和牵强附会罢了,而且这种附会是不负责任、很不慎重的。
四是文水是三晋儒学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何况子夏曾在这里讲学,儒学大师和儒学传人有口皆碑、后继有人,孔门子弟代代相传、人丁兴旺,而且影响非常广泛和久远,出于对孔圣人的尊崇,用孔锂的字“伯鱼”作为一个村子的名字,应该是十分自然、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我要说,文水的“伯鱼村”与孔子的儿子“伯鱼”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巧合,一定有其内涵上的链接,或者进一步说文水的伯鱼应该就是孔子儿子的那个伯鱼。村名之所以叫做伯鱼,有各种可能,为了表达对先贤世祖的追念?还是为了提示对儒学思想的传承?还或者真的是孔鲤和这个村子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如果你像“陈亢”同学那么好问、非要问个究竟的话,我只能告诉你:我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就让我们一起去考证吧!我坚信:只要我们不“犹正墙面而立”,凭着“行必果”的劲头儿就一定能搞清原委的。
http://s6/middle/5fdd5de4ta7eadc49d985&690
伯鱼行礼图
另外需要说的是,孔伯鱼是孔子的独根苗,孔伯鱼比孔子先故,享年57岁,一生无大建树。去曲阜旅游时,常常会听到一个笑话,说是孔鲤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对子思说,你父不如我父。因为是圣人之子,伯鱼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伯鱼之子孔伋(字子思)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追封子思为“述圣公”,以后就称子思为“述圣”,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目前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伯鱼的儿子孔伋(子思)的后裔。
http://s8/middle/5fdd5de4ta7afe5ccf057&690
故事画册书籍的封面
http://s12/middle/5fdd5de4ta7afe640781b&690
孔林大门
http://s16/middle/5fdd5de4ta7afe662bc3f&690
孔子墓
http://s10/middle/5fdd5de4ta7afe608e1b9&690
孔子像
http://s9/middle/5fdd5de4ta7c517a92038&690
伯鱼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