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雕塑的故事
1990年,科学城建设总体建设接近完工的时候,当时我院党委书记任益民同志请孙继成同志负责与院计划、基建等有关部门一起,为科学城设计一个标志性的雕塑。因为孙继成同志当时任院工会主席,于是他请了画家刘云生等几位同志经过考察、调研后提出几条有关雕塑的意见:即雕塑要具有保密性、事业特性、时代性、艺术性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创意。
大家知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个研究核武器的单位。我们研制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是为了保卫和平打破核垄断而研制的。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天晚上人民日报发的号外中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国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考虑到事业的保密性和特殊性,设计了一个抽象的蘑菇云雕塑。孙继成同志向院领导汇报后,院领导原则上通过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后来,他们又请了全国著名的设计单位帮助设计,其中有清华大学、中国军事博物馆、西南建筑设计院、四川博物馆等,并让他们各自拿出设计方案和效果图。经过投标,最后清华大学中标。后又几经修改,才形成现在大家看到的雕塑。1991年4月,孙继成同志陪同胡仁宇院长到北京向张爱萍将军汇报时,张将军非常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仔细看了雕塑的设计效果图。当时他问孙继成同志给雕塑取什么名字,孙继成同志回答:初步拟定了几个名字:“核之光”或“诞生”等。张将军说,关于名字问题等我想好了再题字寄给你们。临别时,张将军拉着孙继成同志的手,再三说:我一定再去看看这个原子弹(雕塑)。但是非常遗憾,张将军由于身体原因他没有再来过九院。现在这个雕塑的“春雷”题字是1993年张将军写好,寄给孙继成同志后装上的。
蘑菇云雕塑的内涵
1、雕塑外观是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抽象的蘑菇云模型;
2、雕塑的身躯成方柱型,远看是四面体,近看为八面体,寓意研制核武器是全国人民从四面八方支援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原子弹爆炸成功凝聚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千家单位合作支援的力量。
3、雕塑的顶部:四周不规则的放射线,寓意核爆炸时巨大能量的释放,也可以理解为和平鸽的翅羽。
4、雕塑的顶部裂开的半球,寓意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235”“钚-239”制成的半球型。
5、雕塑的顶部中间镀钛小球为中子源。原子弹爆炸时点火,靠它释放中子
使“铀-235”或“钚-239”发生裂变反应。
这个雕塑是科学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绵阳科技城的标志之一。更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几代人艰苦奋斗、刻苦攻关、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