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芮祥麟全面获得市场咨询芮祥麟简介
(2010-05-31 22:02:19)
标签:
房产 |
与广受业界热捧的SaaS概念不同,SAP更多地强调起On-Demand(按需)这样一个词,尽管提法不同,但内涵并没有差别。如今,“SAP中国研究院承担了公司主要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其中包括On-Demand产品。”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研究院大概有50%的力量都放在了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上。”
据了解,SAP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3年11月20日,其前身为1997年创立的SAP中国研发中心。作为SAP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之一,SAP中国研究院主要致力于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除了主导全球范围内SAP Business One产品开发之外,还负责SAP最佳业务实践和SAP Business ByDesign(On-Demand)的研发工作。此外,它所涉及的研发领域还包括ERP财务应用、全球化服务、绩效优化应用软件、客户定制开发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等。
而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芮祥麟还参与了对SAP全球研发机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他所负责的中国研究院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再加上SAP所受过的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研发团队融入其中,也使得SAP中国研究院在SAP全球的研发布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On-Demand产品成研发重点
2007年9月,SAP正式发布第一款On-Demand产品,并命名为SAP Business ByDesign,此举也被业界看作是SAP进军SaaS领域的标志,但在过去两年里,SAP并没有对这一系列产品进行大规模推广,市场上也鲜有其声音。
对此,芮祥麟解释说,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SAP在战略的发展上趋于谨慎,尽管如此,SAP仍然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特别是在On-Demand产品的研发上。“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加速了用户对于On-Demand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云计算的热潮也使得我们需要对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进一步优化。”芮祥麟说道。
因此,SAP在过去的研发中着重对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的结构和技术架构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芮祥麟说:“我们并不急于把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推向市场,我们需要先退一步,把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SaaS与云计算的融合,使得SAP开始在进行On-Demand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视与云计算的结合,由于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因此,SAP在这方面也正在寻求与IBM、微软等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
芮祥麟也认为,“我觉得On-Demand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要取得真正的成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也就是如何寻求如何将用户的投入产出比降到最低。”事实上,不管是软件的On-Demand还是硬件资源的租赁,都是为降低用户的整体拥有成本所考虑。
对研发中心进一步整合
如今,拥有1500多位研发人员的SAP中国研究院已经成为SAP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仅次于SAP在印度和美国的研发人员数量。尽管如此,“从全球角度来讲,我们还将继续提高研发效率,提高研发的命中率。”芮祥麟介绍说,“其中包括对其他小的研发机构的整合。”
芮祥麟所说的对于研发中心的整合,就包括对Business Objects研发人员的整合。早在2004年,Business Objects意图进入中国时,就曾经与SAP中国研究院进行过沟通,而当SAP收购Business Objects公司之后,Business Objects的研发团队很快就融入到SAP中国研究院中。据芮祥麟介绍,Business Objects研发团队的融入,为SAP中国研究院增加了250至300人,于是,SAP中国研究院也负责起了Business Objects两个主要产品的研发。
在对Business Objects研发人员的整合之外,芮祥麟还参与了对SAP其他研发机构的调整,如今,芮祥麟除了担任SAP中国研究院总裁之外,还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帮助SAP董事会对SAP全球的研发体系进行优化。据他介绍,目前,SAP在全球的已经拥有超过一万八千名研发人员,这些研发人员散布世界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的效率。“如果将这些研发人员集中在印度、北美、中国或者德国,将使得研发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大,进而提升研发效率。”
SAP中国研究院在对内部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同时,也在对新的研发方向进行调整,据芮祥麟介绍,2009年,SAP中国研究院一方面主要新增了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AP还增加了对“内存数据库”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在2009年SAP提出的“清晰新世界”战略中,在致力帮助用户在清晰进行业务管理的同时,SAP就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为在公司运营中,无论管理过程还是制造过程,都存在许多不绿色环保或者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在这方面,通过SAP管理软件的应用,用户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的需求重点。
芮祥麟-人物简介
芮祥麟先生1960年生于台湾,现为德国籍。2000年,他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职项目学位。
1982年,芮祥麟先生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芮祥麟获得德国Siegen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硕士学位
1988-1993年期间完成了自动控制博士研究。
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 公司,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
1993年芮祥麟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芮祥麟-人物经历
芮祥麟先生在SAP中国工作也已超过12年,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以前,他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带领200名顾问为该地区超过500家的公司成功地实施SAP项目。
1993年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2005年,芮祥麟先生被北京大学微电子及软件学院聘为该院的特别客座教授,主讲全球软件研发与ERP解决方案。
2006年,芮祥麟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被欧盟邀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项目欧方评审委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芮祥麟先生现任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和韩国研发中心总裁。目前SAP中国研究院拥有超过1200名软件工程师和方案架构师,主要研发领域包括:SAP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解决方案、企业级SOA、客户订制开发、产品国际化服务等。凭借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SAP中国研究院已经成为SAP全球第四大研究院。
芮祥麟先生在软件行业从业超过20年。他于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 公司,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1993年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芮祥麟先生在SAP中国工作也已超过15年,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以前,他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带领200名顾问为该地区超过500家的公司成功地实施SAP项目。
2005年,芮祥麟先生被北京大学微电子及软件学院聘为该院的特别客座教授,主讲全球软件研发与ERP解决方案。2006年,芮祥麟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被欧盟邀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项目欧方评审委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芮祥麟先生的职业生涯始于1988年,最初任职于位于德国鲁尔区的提森克鲁伯钢铁公司(ThyssenKrupp) ,担任其软件工程师2年;在加入SAP之前,他还作为系统工程师在德国慕尼黑的欧洲航空防卫及太空公司(EADS, 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工作两年。
据了解,SAP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3年11月20日,其前身为1997年创立的SAP中国研发中心。作为SAP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之一,SAP中国研究院主要致力于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除了主导全球范围内SAP Business One产品开发之外,还负责SAP最佳业务实践和SAP Business ByDesign(On-Demand)的研发工作。此外,它所涉及的研发领域还包括ERP财务应用、全球化服务、绩效优化应用软件、客户定制开发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等。
而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芮祥麟还参与了对SAP全球研发机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他所负责的中国研究院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再加上SAP所受过的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研发团队融入其中,也使得SAP中国研究院在SAP全球的研发布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On-Demand产品成研发重点
2007年9月,SAP正式发布第一款On-Demand产品,并命名为SAP Business ByDesign,此举也被业界看作是SAP进军SaaS领域的标志,但在过去两年里,SAP并没有对这一系列产品进行大规模推广,市场上也鲜有其声音。
对此,芮祥麟解释说,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SAP在战略的发展上趋于谨慎,尽管如此,SAP仍然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特别是在On-Demand产品的研发上。“我们看到,金融危机加速了用户对于On-Demand产品的需求,除此之外,云计算的热潮也使得我们需要对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进一步优化。”芮祥麟说道。
因此,SAP在过去的研发中着重对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的结构和技术架构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芮祥麟说:“我们并不急于把SAP Business ByDesign产品推向市场,我们需要先退一步,把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完善,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SaaS与云计算的融合,使得SAP开始在进行On-Demand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视与云计算的结合,由于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因此,SAP在这方面也正在寻求与IBM、微软等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
芮祥麟也认为,“我觉得On-Demand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要取得真正的成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也就是如何寻求如何将用户的投入产出比降到最低。”事实上,不管是软件的On-Demand还是硬件资源的租赁,都是为降低用户的整体拥有成本所考虑。
对研发中心进一步整合
如今,拥有1500多位研发人员的SAP中国研究院已经成为SAP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仅次于SAP在印度和美国的研发人员数量。尽管如此,“从全球角度来讲,我们还将继续提高研发效率,提高研发的命中率。”芮祥麟介绍说,“其中包括对其他小的研发机构的整合。”
芮祥麟所说的对于研发中心的整合,就包括对Business Objects研发人员的整合。早在2004年,Business Objects意图进入中国时,就曾经与SAP中国研究院进行过沟通,而当SAP收购Business Objects公司之后,Business Objects的研发团队很快就融入到SAP中国研究院中。据芮祥麟介绍,Business Objects研发团队的融入,为SAP中国研究院增加了250至300人,于是,SAP中国研究院也负责起了Business Objects两个主要产品的研发。
在对Business Objects研发人员的整合之外,芮祥麟还参与了对SAP其他研发机构的调整,如今,芮祥麟除了担任SAP中国研究院总裁之外,还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帮助SAP董事会对SAP全球的研发体系进行优化。据他介绍,目前,SAP在全球的已经拥有超过一万八千名研发人员,这些研发人员散布世界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的效率。“如果将这些研发人员集中在印度、北美、中国或者德国,将使得研发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大,进而提升研发效率。”
SAP中国研究院在对内部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同时,也在对新的研发方向进行调整,据芮祥麟介绍,2009年,SAP中国研究院一方面主要新增了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AP还增加了对“内存数据库”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在2009年SAP提出的“清晰新世界”战略中,在致力帮助用户在清晰进行业务管理的同时,SAP就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为在公司运营中,无论管理过程还是制造过程,都存在许多不绿色环保或者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在这方面,通过SAP管理软件的应用,用户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的需求重点。
芮祥麟-人物简介
芮祥麟先生1960年生于台湾,现为德国籍。2000年,他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职项目学位。
1982年,芮祥麟先生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芮祥麟获得德国Siegen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硕士学位
1988-1993年期间完成了自动控制博士研究。
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 公司,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
1993年芮祥麟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芮祥麟-人物经历
芮祥麟先生在SAP中国工作也已超过12年,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以前,他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带领200名顾问为该地区超过500家的公司成功地实施SAP项目。
1993年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2005年,芮祥麟先生被北京大学微电子及软件学院聘为该院的特别客座教授,主讲全球软件研发与ERP解决方案。
2006年,芮祥麟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被欧盟邀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项目欧方评审委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芮祥麟先生现任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和韩国研发中心总裁。目前SAP中国研究院拥有超过1200名软件工程师和方案架构师,主要研发领域包括:SAP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解决方案、企业级SOA、客户订制开发、产品国际化服务等。凭借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SAP中国研究院已经成为SAP全球第四大研究院。
芮祥麟先生在软件行业从业超过20年。他于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 公司,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1993年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芮祥麟先生在SAP中国工作也已超过15年,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以前,他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带领200名顾问为该地区超过500家的公司成功地实施SAP项目。
2005年,芮祥麟先生被北京大学微电子及软件学院聘为该院的特别客座教授,主讲全球软件研发与ERP解决方案。2006年,芮祥麟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被欧盟邀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项目欧方评审委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芮祥麟先生的职业生涯始于1988年,最初任职于位于德国鲁尔区的提森克鲁伯钢铁公司(ThyssenKrupp) ,担任其软件工程师2年;在加入SAP之前,他还作为系统工程师在德国慕尼黑的欧洲航空防卫及太空公司(EADS, 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工作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