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
积极心理学的看法是:在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非属某特定疗法所专有的“技巧”和“深度策略”,意即所有地疗法都具有共性,因而产生以上三种现象。在积极心理学的看法中,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如“让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会儿”,而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停住”)、信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积极治疗这一思想。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种: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关注对象
一、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L.·Fredrick(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
broaden-and-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
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他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
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快乐( happiness)
、爱等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只有3
个月内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性别角色的效应: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受近期的整体条件的影响。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情感稳定性、控制欲、耐性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情绪成分的影响是泛文化的,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化影响的。
二、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性(positive personality)
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又称为性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和美德(virtues)。Hill son 和Marie
(1999
)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 正性的利己特征( PI :positive
individualism);(2)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PR:
positive relationswith others) 。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三、积极的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
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Kasser 等人对18
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Williams
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价值应用
1.积极心理治疗
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l
、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
。
2.如何获得幸福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心理。弱势群体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强烈的仇富情结,而富人则觉得自己是全凭个人奋斗才出人头地的,成功全是个人因素造成的,没有看到社会给他提供的机遇,对他人和社会不讲回报,对弱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具有冷漠情绪。个人主义的盛行,使人将失败和成功都归咎于个人因素,以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实用主义哲学来衡量人生,导致成功者的冷漠和自大,失败者的愤怒和抱怨。这种不能超越简单竞争的幸福观对于社会的各阶层人的心灵都具有损害作用。竞争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幸福生活的手段,如果竞争令人精神上不幸福,甚至痛苦,竞争成为生活终极目标,人类一定会被这一自身创造出来的增加财富的手段所毁灭。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学科。
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1、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
2、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
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我们说,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正因为有这种能力,不仅使得人类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保持着一种人的自尊,并在与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中充当着主宰,而且也使人类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以一种万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断向前发展。
3.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
不管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领导者们都不可避免地为企业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而焦头烂额。企业外部的市场问题当然日日忧心,但对于任何一个为了某种目标聚集起来的组织来说,更为头疼的是来自组织内部的种种矛盾。重要的不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更多的时候,问题的消解并不等于激活组织的积极因素。
如何能够让组织成员的信念和判断朝向更加积极正面?这恐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领袖积极心理学(positive
leadership)的出现,或者能够成为企业管理者们一个重要的工具。
在学术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它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积极工作制度的研究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赛里格曼从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15000名员工中筛选出1100人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5年长期追踪后发现:具有积极情绪的经纪人业绩比常常表现出负面情绪的人高出88%,而负面情绪的人的离职率是积极者的三倍。
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育从过去的管理举措变成了激励和引导。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员工自身的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综合制度,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机和目标,以面对不可预测的企业发展的问题。领袖积极心理学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被证明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领袖打造积极的内部环境,释放企业内在活力和潜力,并明显增加抵抗外界困难的免疫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