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虎权当时就是在楼顶的这个位置工作,断裂的架子还在。这个架子是往楼上运送施工材料的,当时架子突然断裂,楼上又没有围档,耿虎权就跟着架子掉了下去,当工友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居民:“我正好我们家在这嘛,声音特别大,叽哩咣啷的。然后这些车报警器都响了,我还以为打架了。”
居民:“就是顺着这掉下来,听着嘁哩咣啷的,声音特别大。因为他下来可能有点铁架子,随着一块堆掉下来了。”
耿虎权带着铁架子一块摔了下来,制造出了极大的声响,连汽车的报警器都响了。可是这么大的动静?人为什么还能安然脱险呢?一个人身体再强壮,也毕竟是血肉之躯呀,六楼坠物,重力到底有多大呢?咱们来做个实验。
您看,从六楼往下扔西瓜,西瓜完全摔碎了,塑料娃娃也是四分五裂。六楼坠物,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脱险的,让耿虎权死里逃生的奇迹到底在哪?莫非他坠落的地方有什么异常之处?
记者:“底下是摔在哪了?”
工友:“他就是摔在这里,他的头放在这里,脚在那头。”
居民:“然后我一看这人趴着,然后那个人赶紧过来给他翻过来了。”
什么?竟然还有人敢给他翻身?那当时耿虎权到底伤势如何呢?
居民:“得亏这棵小树把他给救了。”
工友:“开始先摔在这棵树上了”
记者:“您看地上还有掉落的石棉瓦和树杈,他们说当时就是撞击的这个树杈,然后摔下来的。您看这茬还都是直接劈下来的,可见当时撞击的力度有多大。”
物理老师:“当人下落的过程当中,落到树上会获得一个速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将会受到树给他向上的一个力。那么他受到这样一个力以后就会使他的速度在短的时间内减小。当他在从这个树上往下弹的过程当中,人落在地上以后,这个速度将会比他直接从楼上掉大到地面上的速度要小很多。”
居民:“你看这人掉在沙堆上了。”
记者:“这个沙子因为当时也是刚下雨,所以比较湿比较软,给他起到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要不然估计就很危险了。”
物理老师:“那么当他落在沙子上以后,沙子跟他之间同样存在一个冲击力。由于沙子比较软,他的速度减为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那么这时间一长,受到的冲击力就有效的减小了。”
主持人:耿虎权摔落的时候面部朝下,工友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过去帮他翻了个身。不过医生说,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万一内脏受损,是不能有任何挪动的,最好是赶快拨打120或999,等待急救人员。2007年,我们栏目还曾经报道过60多岁的余大妈从11楼摔下来,也是幸运生还。原因是余大妈落地前两次遇到障碍物,一个是三楼的防雨板,另一个是一楼的带钉木板,再加上松软的煤渣地面,使老人逃过了致命的一劫。当然,意外从高层摔落的情况少之又少,但平时不小心从楼梯摔下来,或者被障碍物绊倒,还有就是骑马摔下来,谁都有可能遇到,万一意外摔倒,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避免受伤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导致受伤,而运动员摔倒的情况就更普遍了。但他们受伤的比率则要小的多。您发现没有,足球运动员在摔跤的时候,都是就势一滚,这是不是他们摔不伤的原因呢?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咱们应该如何自保呢?
中国公安大学警训作战部副教授梁作廷:“跟筷子和篮球的道理是一样的。篮球在地上滚问题不大,筷子直着摔下去就受不了。要注意一点不能用手这么去支撑,这样支撑话关节容易脱臼,手臂容易骨折。”
除了避免手部直接撑地,我们发现一般人摔倒的时候,都是直着摔的,梁老师说了这可是及其错误的。
中国公安大学警训作战部副教授梁作廷:“关键是头部保护头部,应该尽量收下颚。腿不要太曲,曲的话腿容易碰到一起,磕到自己的脑袋。弯到90度就可以了,手臂和身体的夹角在30度就可以了,倒地的瞬间憋住呼吸。身体要成圆,圆就把力给化解了。侧面也是一样,侧面也是圆,起来的时候是一个圆。”
主持人:您记住了吗,收起下腭、微微屈腿、不用手撑、就势一滚。这样即使摔倒,也能把损伤降到最低。骑马也是不要往后仰摔,最好是主动从马头两侧,让身体重心往下移,在距离地面比较近的时候,松手,落地就地一滚,就能把力量卸掉一部分,摔得没那么重,没那么狠了,在上海曾经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跟一辆货车发生了碰撞,摩托车驾驶员当时就飞了出去,当大家都以为他肯定是非死即残,可是摩托车司机从空中抱紧了身体缩成一团,摔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就起来了,身上只有些许的擦伤。这就是正确姿势发挥了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