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诗经》——《扬之水》绝妙描写之佳作(116)

(2022-04-20 08:47:13)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我读《诗经》
我读《诗经》——扬之水绝妙描写之佳作(116)
国风  唐风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释:
扬之水:平缓流动的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一说激扬之水,喻夫,又一说      为古地名。
白石凿凿凿凿,鲜明貌。
素衣朱襮素,白;朱,红;襮,bó,绣有花纹的衣领。
从子于沃从,跟随;子,你,他(尊称对方);于,到;沃,曲沃(春秋晋地曲沃      的简称。
既见君子既,已经;君子,指桓叔。
云何不乐云,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何,为什么;云何,为何,为什么。
皓皓:洁白貌。
:当为绡,生丝织物。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附近,鹄泽,曲沃邑。
其忧其,用作语助,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忧,忧愁,不高兴。      一说为“有”。
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
我闻有命闻,听,接到;命,命令,指示。
不敢以告人以,把。

译文:
    舒缓流动的水啊,遇到白色的石头溅起鲜明的水花。士兵们穿着白色的衣服绣着红色的一领,跟随他到达了曲沃。已经见到了君子,为什么还不快乐?
    舒缓流动的水啊,流过白色的石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士兵们穿着白色的衣服和红色的绡织物,跟随他到达了曲沃。已经见到了君子,为什么还有忧愁?
    舒缓流动的水啊,和白色的石头一起流清澈貌,水石闪映。我听说有命令,不敢把这事告诉别人

  首先要解释的就是,注释里为什么会把“君子”说成是桓叔。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明白: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周平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唐风·扬之水》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节自百度百科《唐风·扬之水》)。
    有人认为是刺晋昭公也。也有人认为是揭发桓叔和潘父之背叛行径而告密给晋昭侯警告当有所准备的诗。
    还有人认为是参与背叛的人即紧张又兴奋的心情。难怪,参与的是大逆不道的事,但是,事成之后自己就是功臣,就会荣华富贵,就会飞黄腾达,就有大好前途。所以,才云何不乐云何其忧所以,才不敢以告人”。他们跟随的应该是潘父,见到的则是桓叔了。
    场景的描写很特殊:和缓的水流,白色的石头,一行士兵在行进,他们“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据说当时那是诸侯级别的服饰——这就揭示了他们的本质——背叛与篡权。而色彩的强烈对比,更衬托出情势的特殊与严峻。
    用诗歌来描写如此特殊的情节故事,而且有情景有心理活动却实为不易。可赞可叹,实为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