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 孩子問題,還是父母有問題?
(2013-12-18 00:32:31)
标签:
健康育儿 |
分类: 育兒心理 |
踏入12月,香港的家長為孩子入學心急如焚。
為孩子找幼稚園奔波並非這幾年的事情,早在我弟弟入學的時候,我爸爸已經特意請假去名校區排隊拿申請表。一家六口住在新界廉租屋只有他一個人養家,非要把我弟弟妹妹送去九龍塘讀“名校”,更不要談論小康之家或者中上收入家庭。
我對弟弟妹妹小時候的印象,無非就是同學開生日會到酒店開party,父母他們覺得很榮幸的參加,而非要我跟著一起去 - 但是我的公共屋邨學校的同學任何活動,都不許我參加。我媽很喜歡裝自己高人一等,從不與街坊鄰里交往也不給我們與其他小朋友玩。好不容易我交到一個新鄰居,住在我們同一層,她開車把人家老奶奶撞傷,以後見面很尷尬,更別說以後繼續交朋友了。
雖然我媽很喜歡攀附我弟弟妹妹的同學家長,但是料子不同,人家那會理睬你們窮人。我記得他們下課回家說的事情:我妹妹與同學吵架,那個同學開口就說:“我媽媽是律師我讓她告你!”;他們元祖級怪獸家長,80年代幫孩子完成功課、作業、課外活動,為了兒子念喇沙搬到喇沙對面居住,結果排位排了橫頭磡屋邨小學;他們的同學也有各種生意奇才,比如騙了我妹妹的聖經,1塊幾毛也會騙去,以及會在麥當勞買薯餅回學校賣給同學的販子。
我媽也很喜歡逢年過節見到親戚裝高級,明明她就是一個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老愛裝摸作樣說大陸人如何這般不是,她絕對是第一代仇恨大陸人(即她的同類)的表表者。她很愛裝與別不同,跟親戚說自己脊椎有問題要脊醫,80年代脊醫不普遍,我現在還記得看一次200元診金。她每天睡到10點才起床,有時下午還睡午覺,不做運動也不勞動,周日就坐一整個下午打麻將,不是睡就是坐當然腰痠骨痛。
有看過肥姐與碧姐《南北媽打》,就記得肥姐多麼愛打腫臉充胖子,我媽也如是。我也不明白在香港這樣華南地區天氣潮濕,加上她是燥熱體質根本不怕冷,幹嘛要買皮草穿,而且不只一件的皮草。廉租屋是一家六口住30平方非常擁擠的環境,又沒有溫控這些皮草也非常擁擠的與其他衣服放在衣櫃裡,一年到頭也不會穿上10次,難道上菜市場買菜穿皮草嗎?
送弟弟妹妹去好學校,希望他們讀書有成是我爸爸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我爸爸老是覺得他沒成就因為沒念過大學,沒有大學學位,所以讓我媽不要上班在家照顧兒女督促學習。而我媽好像都不太注意我弟弟妹妹的學習成績,一個能睡到早上10點然後下午睡午覺的家庭主婦,到底有多照顧家庭可想而知,我爸也不知是真傻還是假懵唯獨他不知道而已。長大後我聽我妹妹說他們考會考都在玩電玩看電視,媽媽從不催促他們復習。
好了,我弟弟妹妹是否讀了“名校”有特別成就呢?我心目中我覺得我弟弟妹妹很了不起,但不是因為他們讀了什麼名校然後得到什麼出色工作,而是他們在一個各種生意奇才的環境下都不拜金,很知道自己生活想要什麼,也非常有品德,沒有凡事向錢看。至於是否小時候讀了“名校”而前途一片光明呢?他們都沒進喇沙、拔萃、皇仁、華仁、英華、玫瑰崗。可以說如果我們一家人從來沒有從旺角搬到新界廉租屋住,以他們的IQ在旺角油麻地校網排位念歷史比較悠久的學校,該上大學的依然會上大學,沒念大學的依然沒上大學;甚至在80年代用用腦搬去中西區,租唐樓住也好,咬緊牙關供一套房子也好,入傳統名校網,隨便一家學校也比他們讀的中學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為兒女前途安排入讀名校,我爸爸就不會在他們會考放榜罵:“我不是辛辛苦苦的供你們三個去九龍塘讀書,房子都買了幾套了,考這樣的成績!” 突然十幾年前父母自己的想法與安排,卻成了孩子不對的罪過。
今晚《星期二檔案》節目一對夫妻為了2歲多的孩子入學,媽媽辭退月薪3萬的工作,爸爸也辭職,為了幫孩子應付報讀幼稚園,如果你們當父母的面對孩子讀書上學這樣基本的問題也要脫產備戰,除了說你們缺乏應變與適應能力外就只能說精神病。一個2歲多的寶寶,上各種面試課唯恐輸在起跑線,得要上知天文下會地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老師校長不是凱子,到底這個年齡孩子認知能力如何他們知道的,各種面試班培訓班是扛你們傻子的錢,就只有你們精神病才相信。
還穿著尿片吃奶粉就得承受父母自卑的壓力,父母還振振有詞的“別輸在起跑線”的魔咒,其實孩子投胎做這樣父母的孩子,出生一刻肯定就輸在起跑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