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009-05-08 08:44:09)
标签:

杂谈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文:静静的小河  2008.11.2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上册第81-83页  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卡片出示:40÷20=   60÷30=   152÷50 

二、引入新课

学校图书室举办开放日活动,一年级看连环画,有90本,每班30本,能分给几个班?

学生列式计算:90÷30=3个

三、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如果共有92本,每班30本,能分给几个班?

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说说想法。

(1)、30×3=90,92≈90,大约分给3个班

(2)、92≈90,90÷30=3,

师小结,你会笔算吗?

学生尝试列竖式,请一生板演

重点研讨,3应写在十位还是个位上,为什么?

原理:92里有()个30。注意笔算和口算过程相对应。

(1)、90表示什么,(2)、余数要比除数小。(3)、余数不是0,横式怎么写。

尝试练习,P81做一做,重点解决商的位置。

概括规律,学生观察,说说计算时的共同点。除数是整十数,用前两位去除除数。够除直接除,商写在第二位上。(板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1)、四年级看故事书,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你会用刚才的办法进行笔算吗?试试。
   学生笔算,列式140÷30

(2)、 试商的方法。
   师:前两位不够商1,怎么办?
    生讨论,让学生明白140里面有4个30,应该商4余20。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就说“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板书: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板书:要看前三位)。
   请学生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说说商是几,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做一做1。

2、基本练习。
   320÷80    241÷60   274÷90   508÷70
  3、变式练习。 (书上P83的第二题)
  师:仔细观察,对吗?那里有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做这样的题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板书:(略)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文:小河

一、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面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算理,并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商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二、教学环节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打下基础

(二)谈话交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校图书室举办开放日活动,一年级小同学喜欢看连环画。四年级同学喜欢看故事书。从解决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这个问题出发引入新课。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相关问题

2、解决问题一: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学习几十几除以整十数的方法。重点掌握计算原理。

3、同类题练习,初步找出计算规律。

3、类推解决解决问题二: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遇到困难,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商写在哪,为什么?学生讨论解决计算方法。

4、小结: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5、学生自主解决其它问题。

(四)练习:层次1,试商。层次2,争当小医生,改错。层次3,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用估算验证笔算。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