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碌曲·毛兰姆法会四】西仓寺亮宝节上身着盛装的大将军和藏民们

标签:
甘南西仓寺亮宝节部落巡游 |
分类: 我的旅途分享 |
图文:高兴的星
【正月初十四·西仓寺】
很多很多年前,藏区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他们夸张的服饰特色,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几乎没有人敢把那么沉重、那么贵重的珠宝全戴在身上向别人显富,
背山面水的西仓寺属于拉扑楞寺的子寺,那天一早我们来到了西仓寺,隆重的仪式还没有开始,但是,从牧区赶来的藏民们已经陆续地抵达了寺院。
在青海同仁,我们见到的藏民大多来自农区,所穿的服饰以纺织面料为主,颜色以深色为主体,含蓄的偏多,而甘南的碌曲则属于牧区,服饰上的变化立刻鲜明地显现了出来,最爱那种白色的羊皮袍子,女人的羊皮袍子搭配着鲜艳的十字花氆氇做镶边,中间系着银腰带,而男人的则是在袍子的襟口装饰着金丝缎,彪悍和美丽成了最和谐的组合。
那天的藏民们对镜头的包容度极高,是啊,在一个展示魅力的节日里,能被别人的镜头捕捉到,大概代表了自己的形象更出众吧。
我们夸赞藏族小伙的衣服好看,于是,他很开心地给我们仔细介绍着不同羊皮材质的搭配,衣身是大羊皮的,皮质比较厚实,颜色越白越好,帽子是小羊羔皮的,卷越细小、细密越好,听到羊羔皮我们还想着会不会有点残忍,他就说因为要等待自然死亡的羊羔,所以羊羔皮比较稀少而珍贵。
他说在以前,羊皮袍子的襟口装饰的可是真豹皮,因为环保,习俗已经改变了。
小伙儿袍子里内搭着白色锦缎衬衫,立领、斜襟、铜扣,很中原的传统服饰风,这样的混搭应该历史悠久了,文化的相融在点滴处都能体现出精彩,我们真心希望所有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色都能够继续源远流长下去……
说是亮宝节,其实更接近于部落巡游,周边十二个部落轮流组织,今年以两个部落为主。
仪式开始,部落的男人们聚集成队伍,手里举着系着彩旗的木枪,远处被人群簇拥着走过来三位身着黄色锦缎华服的男子,器宇轩昂……忙问身边的藏民:他们是谁?
我得到的回应是:大将军。
早在尚武的年代里,各个部落就通过巡游展示各自的实力,然而世事变迁,这份传统虽然作为文化特色依然保留着,但是,精髓已经大不如前。以前,男人们手里举着的可都是真猎枪,巡游的时候先向着天空放枪,绝对是有声才能有势……
【大将军】
靠近大将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的身前身后一直簇拥着一些族人,类似保镖的角色,会将太上前的人群用力推搡开,这多少让我想起了寺庙里的铁棒喇嘛。
大将军们穿着华丽的锦缎袍子,袍子里是带有撑子的,大概衣服的束缚让他们走起路来只能直着腰左右迈着方步,但是,看起来却透着与众不同的架势。据说,他们一身装备大约有六十斤重,所以,走一段时间,大将军们就要坐下来歇一小会儿,这段时间也是人们上前抓拍的机会。
▲
左边的照片是白帆发给我的,是他一位友人的父亲十多年前被拍到的样子。他胸前满满的珊瑚、蜜蜡、金嘎呜和满手指的金戒指,似乎更有亮宝的气势。
过去,对于游牧部落的藏民来说,这些珠宝就是他们的身家财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方便易行。但是,后来活佛说:不要把钱都花在这些珠宝上了,还是多用在孩子们的教育上吧。于是,藏民们开始响应活佛的号召,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的教育投入是不是被提高了,但是珠宝倒是真的少了。
今年大将军们只戴了一串老珠项链,连嘎呜都没有了啊!
▲
巷子里,大将军正好停在我身前的位置准备小息,环看四周满满的围观藏民,我想上前又有点惧怕那些很凶的族人,终于还是壮着胆子拍了一人的肩膀,我说:我来自很远的地方,很想靠近大将军拍几张照片,可以吗?
没想到那人虽然冷着脸,但是,却对我说了句:快拍。
而且,当我靠近的时候,那人居然还帮我请开了挡着我镜头的人,他不停地喊着:让开些,让开些,先别挡着她……
与大将军近在咫尺,我还真有点儿惶恐了。
▼
白帆说得没错,牧区的男子确实更彪悍、更英武。
我们拍帅哥的时候,总是会有漂亮的藏族姑娘靠过来,对着帅哥问寒问暖,shan说:估计是他们的女朋友,警告来了。
【『再见』就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离开碌曲的前夜,白帆邀来他的藏族好友卓玛·才旦与我们相聚在藏式茶楼,我们听说卓玛拥有一副动听的好嗓子还能弹得一手出色的龙头琴,对这样的相聚我们充满着期待。
卓玛圆圆的脸,憨厚、可爱,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说白天在西仓寺见过我,我给他拍过照片,他当时穿着白羊皮袍子……真的吗?!如果在那万千人中我拍过他,而他还能记得我,那还真是比前世五百次回眸更有缘呢!遗憾的是,我反反复复地在照片中找寻着卓玛,却没有找到,也许是电池没电我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不过不管怎样,卓玛,我已经将你记在了我的脑海里……
是不是藏族人都是天生的歌者?卓玛的嗓子是那种高原特有的高亢、婉转、悠扬,尽管在龙头琴被人拿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用吉他代替弹奏,听着这种完全不同的韵律感,我们的感受已经不是佩服了,而是沉浸其中忘了乐器的局限……
那天,所有人都很开心,我们知道离开碌曲,离大家说再见的日子也不远了,朝夕相处一个来星期的伙伴们也要各回各家了。不记得是谁对卓玛问出了他对『再见』的理解,他说:『再见』,就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他的回答,让我们有些愕然,随后一阵爆笑,我们的笑让卓玛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他连着解释是他的汉语水平不够……但是,不,卓玛,这样的解释才是最朴实的理解。『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在这般天高地厚、粗犷豪放的地方,李叔同式的伤感,真不若我们放下大碗奶茶和酒杯,说一句各走各的吧来得痛快。
【尕日娘寺】
离开碌曲前往夏河途经坐落在山坳里的一处小而精美的寺庙,我们抵达的时分,穿着华丽盛装的藏民们正在露天的经堂听着活佛讲经,详宁而美好……
▲
很多藏族姑娘骨架颀长,很动人的那种,五官也立体,属于有个性的美女。
▲
尕日娘寺的大经堂艳丽夺目,门口的经钟非常的精致、华美,层层叠叠的五彩锦缎堆簇在一起,很有特色。而门梁的彩漆装饰和墙面的壁画一样以色彩的张力凸显着民族性的语言,让这座山坳中的小寺庙有种特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