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纽约五】向印第安人致敬·博物馆里的印第安手工

标签:
美国纽约印第安博物馆玩偶手工串珠 |
分类: 我的旅途分享 |
图文:高兴的星
去纽约不近距离观看自由女神像可以吗?
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你看到炮台公园的码头前,排队上船的游人蜿蜒出一里地,还要等待脱鞋安检等程序,真的会放弃的。
而且我们还是两次去,两次放弃。
尤其是第二次,我们其实已经排出一个半小时的队了,在从令人绝望的队尾排到能看到码头的位置时,不知道我和AMY谁先说了那句『不如算了』,然后我俩一人一句『其实我早就想放弃了,就是怕你会后悔』。
『唉,你干嘛不早说,我也是怕你会遗憾』……
结果我们不仅把排队半小时买到的船票转给了其他的游客,连同我排了一个半小时的位置,如果那两个家伙能看到拐了十八道湾的队尾的话,就该知道他们有多赚了。
只能说:自由女神像,太多人来拍你了,不差我一个。
虽然浪费了一个半小时的珍贵时间,但是离开人群的一刹那却觉得无比的轻松和舒畅。
讨厌排队,也怕自由女神会带来的无惊喜。
更重要的是,就在曼哈顿下城紧邻炮台公园附近有个美国印第安博物馆(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自从第一次路过时就对它心生向往。
去看美国印第安博物馆,这个念头再次闪现出来时,人已经兴奋不已了。
三毛写『万水千山走遍』时,一直说自己的前世是印第安人,在她眼里印第安人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面孔,她梳着两条编辫徜徉在中南美洲的古城街道,她喜欢听人们叫她印第安姑娘,她甚至为自己写了一个印加药师孙女的故事,有点凄美又饱含着三毛式的宿命论。
虽然依然有点矫情,但是我却接受她的这种意识,因为,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对民族文化有些特别的喜好了,而且也是无原由的,我相信有些人的骨子里始终保留着原始种族的血液。
有时候想,如果我早生二十年,我一定也是当年嬉皮士推崇的波希米亚主义的追随者。
所以,内心里印第安博物馆是比自由女神像对我吸引力更大些的。
特别是走进展厅,第一眼就看见了那些手工制作的印第安娃娃,当时激动得想尖叫,却只能咬牙忍住不停地跟AMY碎碎念着:太好看了……太喜欢了……太棒了……
我觉得这惊喜是印第安博物馆送给我的礼物。
这种激动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我不得不离开博物馆,走出大门的那一刻,心里顿生一种悲哀,当文明人以社会进步的名义消灭了这个世界上所谓的野蛮、落后和荒夷,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毁灭了另一种文明,那些幸存下来的原住民彷徨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看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只能成为博物馆里被人瞻仰的历史,是否会有精神分裂的感觉?
所以,cen总说:美国印第安博物馆好像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赎罪。
然后,我特憧憬地说:下次如果我再来美国,就到西部看看印第安部落去。
cen总听后非常认真地说:哦,那些印第安部落应该会有,不过大多都是景点让游客来游览的。
心里又有一点悲哀在蔓延……
美国印第安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要经过安检。
博物馆的前身是美国海关,进门的旋梯很漂亮。
大厅的天顶画内容多是海、船和港口,大概是描述当年这里的地域重要性。
这组人偶每个只有二十来公分高,但是,如此精细的手工和精美的服饰,绝对让人感叹、留恋……
是谁用小小的皮革、棉花和细幼的琉璃彩珠赋予了它们内在的生命感?
它们是她生命中的谁?这份专注和精心,需要多少的热爱啊……
服饰上的所有色彩,都是用细小的彩珠编制而成,包括鞋子上的花色,看得人从头皮麻到手指。
刺绣的皮质手套。
这是一个很爱美的民族吧。
是不是补偿我放弃了自由女神像的遗憾,居然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印第安手工的自由女神。
大概是酋长的头饰吧,才有这样的气场。
下次一定要做一个带着鹿头的『酋长豆』。
我的酋长豆和这些玩偶比起来简单太多了,而这已经是我当时的极限了,那个带鹿角的酋长头饰一定要尝试一下,权当一次深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