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管理 |
一、我对新高考改革的个人理解
(一)希望重新确立教育价值追求
(二)希望改变完全以分数取人的选拔方式,增加综合评价记录
当前的记录主要解决做还是不做
研究型学习记录目前主要为高校的提前招生服务
最终希望为所有高校录取提供依据
(三)希望増加学生的选择性
当前主要是理化生史地政六选三,未来有可能逐步增加选择的空间和力度。
上海市以大学录取为主,有24个组合,一般学校大多在10个左右,每一个大学只有一个分数线,各大学再设专业分数线。
浙江省以专业录取为主,设置80多个专业大类,每个专业所选学科相同,每一个专业一个分数线,前提是先达到这个大学的分数线。
(四)希望增加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目前主要是自主招生的学校在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是方向,考试和招生分离是基本途径。
由于整个社会环境不够理想,加之选拔标准和流程的研制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改革探索。
(五)希望減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业考和等级考难度下降,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
高考科目从考4同减少为考3门,在一定程度上轻了负担。
6选3使学生可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总量饱和,乱加课、乱补课现象失去时间、空间的条件,上海市教委制定了不准超总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负担;
考试次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负担。
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新的评估选拔标准引导整个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只强调个性和社会性都是对学生、社会的不负责。
二、我对欧美高考选拔制度的分析
“多元标准”
“多元课程”
“多元选择”
“多元发展”
三、我校改革的主要实践
(一)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基础教育的价值意义,针对学生实际推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培养目标
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推出了“四基”的培养目标:基本的成功心理,基本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2.进入新世纪之前提出了追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3.近几年又提出了:
“学校为每个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奠基”
“每个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
针对学生间题和国家对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利他为基点,用“负责任”和“成功者”把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并有切切实实的操作点,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矢知和行的统一。
(二)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行为的改善。
我校高中生源源一直在上海高中生的70%以后
教学质量始终实现了低进高出。
我校成功教育30年改革的经验教训证明: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是普通学校改革的灵魂。
三个相信: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三)从学生出发调整好教学目标,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改革模型。
在这里刘校长特地和吴萍局长建议,三亚的统考可以改为100+50或30或20,100是基础分。我们三亚市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调整,重点要加强基础教育,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是优秀的学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拿到基础部分的分值,只有抓好基础才能提高质量。一定要降低目标。
一个认识:课程标准。国家为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标准》,并且要求教师去研习,体会,实践,反思。刘京海校长提出,欧美的《课程标准》只设置课程的最低标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你就过关了,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感;中国的《课程标准》是要求课程达到的最高限度,标准高,实践操作性不强,让所有学生达不到要求,只能体会到一种失败感。美国阿曼达•里普利写就的《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里就有关美国教育的一些知识,至于美国的教育好不好,无法比较和评判,至少一点值得学习,它注重学生的个体,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