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旭桐说禅(12)——粗笔画细线

(2018-06-14 14:42:13)

20144月,在我的“观空境”作品展上,与一位朋友闲聊时,见他接了一个电话,看了下微信。随后告诉我说,他认识的一个画画的朋友,发了几张我的禅意水墨画过来,问他觉得如何。我一看,是有些模样的仿冒品。

他给他朋友说:“真画的画家此时就在他旁边,刚才发过来的画是假画。”于是,许久没有回音。

一笑间,这也算是一个缘分。我说:“难得的巧事儿,你问一下他有什么要问我的。”又过了许久,回信来了,说是问我,我画里的小禅师是用什么笔画的,。因为看着这么简单的形,他用了各式各样的笔也画不出来。我说:“没有用什么特定的特制的笔,除了大号的提斗笔,只要是看着还能用的毛笔都能画。”

我指着墙上的几张画说:“不只是小禅师一淡一浓的二点墨,即使画里的这些小禅师的眉毛,还有那些细长的线条,有时也是顺手用大白云那样的羊毫笔画的。”

话回过去了,很快的回话说我没讲真话,绝招不说,是怕人家学的像。事是这个理儿,也不全是。你讲真话,听话听音的是不可能相信的。其实,何止是用白云笔画那特细的眉毛,如果往回看的话,近两年画的小禅师的眼睛,还有那嘴上的一点点红色,好似也比几年前画的更灵动更自然了些,神态也丰富。这一点不是练习的勤奋,画的多了,熟能生巧。而是由于上了些岁数,眼睛慢慢的花了。

一事,能随模糊而精巧?得之,妙哉!

眼花了,又不戴眼镜,行笔所到处自是虚的模糊。表面上看,看不清的地方,又要画上必须准确的细线,线还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是个违背常识的悖论。然而,这又是十足的“无心恰恰用。”正是看不清晰,恰恰才是能够眼到手到,最能够表现出来自己所要的,顺笔墨顺力度,得之自然的效果。

这是因为在生宣纸上,在淡墨未干时画上的所有的线条,即刻就会向外渗化。只要是想求得线要细要均匀,点要小要完整的同时,还要它们力透纸背,几乎是无法表现的。生宣纸上墨的渗化速度,让你只要能够清晰的看到了画出来的细线的准确位置,稍候,等待干透的过程中,一定会早早的成为了“粗”线条,无法控制。

以前画细线,迷着眼画,为的是凭感觉。因为,只有凭感觉才能把自己想表现出来的细线、小点,放在想画的地方,多少带着些刻意。现在,眼花了,迷眼睁眼间,全是模糊,用心画,更是自然。粗细长短,直曲波折,顺心语,顺眼意,已不在意好坏得失。

画画如此,做其它的事情也差不多。看电视报道,有个奥运会射箭冠军说,她是高度近视,射箭时,前面的箭靶根本就看不清楚,射的准,心法而已。并补充说,就是比一点五更好的视力,靶心也是看不到的。

在一个技能大赛的节目上,还见过一位选手,举着把大锤子,砸向方台上放着的一块手表。落锤处,几近碰到表的蒙面时,猛的止住了。移开锤子,手表完好无损。镜头回放慢动作,只见表与锤的间隙不足一毫米。这是眼力?眼睛看到时,锤子必然的砸到了表。是手力?手感觉到能够控制住了锤子时,锤子一定是已经砸烂了表。

眼力、手力,掌控了笔、掌控了箭、掌控了锤子……,全是,也不全是,还要加上个心力。道不属修,又不是不修,技之上,心所为。

http://s6/mw690/001KO54Izy7lfKPBeCx15&690
新荷 纸本水墨 60厘米x200厘米x6幅 2013年 田旭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