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艺术真的很重要,不只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艺术,还有那些无论如何还不能理解的却又被人们称之为艺
术的东西。艺术的存在从来都不会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减弱,相反的,正是这种差异才使艺术因为不能“被
理解”而有了存在的意义。并且,越是不“被理解”,不向“理解”妥协,也就越有价值。艺术因文化上
的,人文上的,社会的……等等这些生活价值观之间的差异而出现了分隔,这一点真的也很重要。不同地域
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我们不用刻意的强调它们之间如何的相互借鉴,或是所谓的融合,所谓
的取长补短。好的艺术,一定会在排斥拒绝其它艺术的同时,带着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同化力。带着明显
的“侵略”意味。这种“侵略”过程中的渗透和浸蚀持续的时间越长,空间越广泛,其结果也自然是无需借
其它的艺术往自己身上贴金,去求得一种证明。当然,它的独立它的自傲,也才能够因此而倍受人们的推崇
和敬畏。
二、
艺术一定会包含有太多的形式美的“娱悦”的成分,即使那些带着沉重的内容,表现历史感的,重大的事件的,它们也要用美的形式,美的“趣味中心”去表现。不是用思想包裹着形式趣味,而是形式趣味包裹着思想,这是艺术的本源特质决定的。但是,艺术中形式趣味自身带着的娱悦的成分,应该是自我的自发的,而不是被“娱悦”。艺术家的自我体验方式代表着自己的审美着陆点和切入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感染力不是依存于他人的引导,而是自己划个圈圈自谋其趣。
三、
忘了上工艺美院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时,祝韵琴老师教我们动物写生变化课。上课第一天老师准点儿开
讲时,觉得这课的讲法有点怪,不太适应。祝老师背对着我们边讲,边画,关键一点是边擦,讲、画、擦三
位一体,绝对是一个同步关系。老师忙了一上午,可我觉得自己啥也没听清楚,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示
范了什么也没看到,课程重点也自是不知。说来也怪,课上的一头雾水后的第二天,到了北京动物园画写生
时,面对形态各异的动物,却又好像明白了许多。现在想起这事儿,似有觉悟,教画画不是教数学,讲画法
也不是讲解题之法,这里面没有一是一,二是二的道道可遁。当然画画也不像是跑百米,扔铅球,明了的一
看就能够分出来胜负。画画,教画画,留一点思考的余地,留一点神秘,留一点“无知”,留一点能够放的
进不解的空间,也许更有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