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旭桐有画说话(9)

(2017-05-29 17:58:55)

1993年应广西美术出版社之约,曾经编辑过《中外装饰纹样设计大系》。当初确定这个选题的时候,设想着编一套比较完整的装饰纹样资料库。自己更是觉得世界那么大,中国的历史这么长,编个十本八本,即使编个几十本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一开始入手搜集资料就发现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儿。找国外的资料倒是非常容易,毕竟国家多民族多。编咱中国的,清代以前的找起来也是非常顺利,毕竟历史久朝代多民族更是多。问题是出现在了近四、五十年这个时间范围的现当代的这部分内容,去图书馆尽自己的知识所能找到手的装饰纹样,一经整理即发现它们没有跳出两个圈。一个是照搬中国古代和民间的装饰纹样风格,所有朝代的,能够见的到的民间的风格样式,好像在此时间段内来了一个大集合;另一个就是抄国外的,尤其是那些带着明显的历史印迹和强烈的地域特征,独特的风格样态的,好像它们在此时间段内也来了一个大集合。无奈,编完第二册后也就没有再坚持下去。人们常说,古为今用,洋为今用。这个“用”字就是一个判断的过程,不是发扬、借用或扬弃那么的直接。它一定要通过一个完整的,首先是具有强大的完整度、排它性的力量之上的再包容再同化。这期间的各个关联因素缺一不可,缺少强大的完整度,强大的抵御力,我之为我的意义将被减弱,以至成为另一种文化的补充点或彻底被殖民化。缺少排它性的文化,看似是间容,但是它的结果必然的是因为弱化了话语权,渐渐的被侵蚀而失去影响力。不过这事儿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思考艺术中那些能够持续的固化的,具有极强的延承力和辨识度的“基因编码”的重要意义。

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买过一本胶版印刷的三十二开的叫《自私的基因》的书。当时读的时候还算认真,但是时间久了忘的还是比记的多。依稀记得它的所有叙述,所有的论证都在试图说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自然界有非常多的利他行为,乃至牺牲行为,也是基因自私性的体现,是自私基因让生物体去进行利他行为的。”生命体的延续由小的自私基因维系着大的自私基因,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基因链,很难因外力而破坏或中断。有个例子:在非洲有一种蚂蚁,无事时不同地界的蚂蚁只要碰了面就会争斗,你死我活的打斗的相当厉害。可是,等到遇见了灾难,比如说吧,突然有了一场大火,它们即刻会团结起来,即使正在打架中也是如此——里一层外一层的抱成一团,滚向远处。外层的蚂蚁被火燻烧着,以牺牲的精神维持着基因的传递。可是,只要离开了危险区域,马上又恢复了原来的阵仗。

这一点在艺术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的艺术,在我能理解的范围内,所见所闻所推断出来的,一直都是在不断的相互排斥,在相互比拼中前行。当遇到了大的事情,比如说吧,遇见了西方的艺术,不是技法上的,不是补充式的,而是全方位的遇见。无论大范围的引入焦点透视的素描、焦点透视的构图法则、写生色彩、写实的比例结构、形式风格……,你讲这是对中国艺术进行科学的引导也好,改良也好,全盘西化也好。站在了高处,就会发现中国的不同种类的艺术,自觉的抱成了一个团,向外滚动着。外围的一些个陈旧的或是脆弱的东西,逐层的渐渐的被淘汰被剥离,这个过程谁也阻止不了,改变不了,只能说是小的虽然也是自私的基因对大的基因的维护。这是中国艺术本身自身早已具备了的,潜在的强大的基因的本质决定的。

这不是一个坏事,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之间的冲突,此消彼长间看似是“冤家”,其实它们的价值观也会因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目的,在审美趣味的相互转化间相互鉴借、相互联合,也是“亲家”,在矛盾体的作用下基因才能保留的最好。作为艺术家,他那与整体相比较所能形成的很小的思想,很少的形式语言,虽然它只是个体的基因,不过是整体基因链条的一个很小的很容易被忽视的环扣。但是,只要自己坚持自己,不被同化的特质能够持续的发展,它的特点再加上它的固化,它的同质能力便会使它更具生命力。艺术中个体基因的意义一是要有足够的辨识度并形成可作为比较的标准;二是要足够的稳定;三是要复制过程要不被轻易的因干扰而变异。从过往的艺术发展史来看,能够留存于历史节点上的风格样式,无不是坚持着这种基因模式的延承。

世界上那些曾经发达过的艺术,为什么大多数都只是辉煌了一阵子就消失了,只有中国的艺术历经几千年不间断的作着自己的贡献,一直在完整的发展,像一条大河,有源有流有堤岸,顺势而为看不见涸竭的迹象。也许有人说,现在西方的被贴上现代的当代的标签的各式艺术,多么多么的强大。其实,当世界各地,在非洲的某个偏僻的角落也在流行着被称谓的当代艺术的时候,人们反过头来却发现在东方在中国有许多艺术家用自己几千年固化的从未断裂的艺术中的基因进行重新编码,向前推进着。能够有自己的语言,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它无需拷贝他人,翻译他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http://s3/mw690/001KO54Izy7bsgOci8Wb2&690
一阵风 (一)(二) 布面油画  80x80厘米  2014年  田旭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