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旭桐的禅意水墨世界

(2017-02-06 18:00:35)
标签:

杂谈

读田旭桐的禅意水墨画,简约,空灵,宁静,隽永,令人耳目一新。素白的生宣纸上,一条急速横贯构图的墨线,再点缀一个或数个侧坐的人物,一轮明月,几只若有若无的雀鸟;或是由实至虚带有飞白的焦墨线条,似乎宇宙从由而出的巨大旋涡,却又在尽头归于平静。细细品味,线条的流动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空间的虚实相生,又分明构成了一个极简而丰富、生动的艺术世界,充满了禅意禅趣。

  田旭桐的绘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水墨。现代水墨往往在材料技法上求新求变,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些水墨探索,失去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味,从形式到内涵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田旭桐不仅完全以宣纸、笔、墨作为载体,而且在创作题材上以“禅”作为表现的主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意味,传达出中国人体验生命的独有方式。但同时很难将田旭桐的绘画归于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当中,因为他的艺术面貌炯然不同。没有皴擦点染的程式化语言,代之以形式感、符号感极强的水墨形式,画面简约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画面的现代感,是形式所赋予的,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体验,因而,田旭桐的禅意水墨画受到当代观众特别是西方观众的追捧,拥有许多知音。

  田旭桐的水墨画来自于传统,却又完全不同于传统,他被称为现代水墨,却又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技艺的探索层面,为新潮而新潮。他幼年从《芥子园画谱》入手,着迷于传统中国画的临摹,又在中学时期开始学习素描、色彩而进入油画创作,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时则一方面临摹大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画,接受民间艺术滋养,另一方面接触西方现代艺术,进行艺术设计与图案绘制。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历程中,从中国画、油画、装饰画、艺术设计到夸张、变形的现代艺术探索,田旭桐从传统的原点出发,到现代西方的寻找,而后复归中国水墨,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最自然、最熟悉的表达方式。他开始重新学习传统,审视传统,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同时逐步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临摹宋画,绝不单纯地去模仿,更重要地是去体会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他喜欢宋人的画,那些绘画似乎是画家们深入到了山水花鸟的境界当中,自然而然地消失到了里面。他要的正是那种意味,是创造宋人绘画意境的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技巧本身。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不同的艺术家最后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除了与他的学习经历与思想脉络有关系之外,与其性格秉赋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绘画,是从人的内心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它的题材、内容、意蕴、品格最直接地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田旭桐最终与“禅”不期而遇,源于他淡泊的个性、简单的生活。当许多人难于抵御金钱的诱惑,不断追求物质享受之时,田旭桐却不断地做减法,将其简单再简单,简单的物质需求,简单的日常生活,简单的人际关系,由此而来的是一份充实的生活和平和的心态。春天的花开,夏日的清风,秋日的煦阳,冬日的白雪,呈现出自然本来的意味。喝一杯清茶,勺一瓢清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能享受心灵的宁静。艺术来源于生活,早已是一句滥熟的套话,但在田旭桐那里,绘画就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将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用最简洁写意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创作,也由此经历了一个“由多而少”的过程。自2000年起,田旭桐的绘画逐渐脱离开以往的抽象色彩或细密的黑白线条组织方式,选择了“禅意禅趣”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最终找到了一条连接艺术与内心世界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禅?人们所熟知的有关禅的解释,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慧能曾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而“拈花微笑”、“吃茶去”、“棒喝”的无数公案,更令人有玄而又玄的感觉。在田旭桐看来,禅不是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应万般需求的灵丹,而是一种心境。“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禅是一种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东西,生活、工作、自然景物,就连小孩子的玩耍之中都含有禅,“心中有禅处处禅”。在田旭桐的笔下,有《人闲牛也乐》的悠然景象,有《万趣融神思》的会心微笑,有《一池明月》、《太极》、《日月往来》、《坐看红树不知远》的内心感悟,也有《贝多芬浪漫曲》、《童戏图》的神思妙想……所得所画,无不充满机趣,充满禅意。

  在第一眼的印象之后再读,田旭桐看似随手一挥的画面,其实在线条设计、空间关系、位置经营上独具匠心。特别是尺幅巨大的画面,要想以寥寥数笔勾画完整的画面,必须经过多年的苦心孤诣、反复锤炼。而当整幅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又往往让人忘记了经营画面的技法与技巧。禅宗公案有个著名的故事,如果有人问,月亮在哪里,你可以用一根手指,指给他看。顺着你的手指,他看到了月亮;而如果他的目光不脱离你的手指,他就只能看到手指,而不是月亮。正所谓“得月忘指”,“离指得月”。如果艺术技巧是达到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技巧本身却绝不是艺术。没有技巧,谈不上绘画,当一幅绘画作品给人的心灵带来触动,人们却根本不需要去注意绘画的技巧。而现在,一场又一场的展览走马灯似地上演,打动人心的作品又有几幅!

  英国评论家朱里安·大卫逊以《拥抱自然》作为文章的标题,认为田旭桐水墨画中表达了老子的“道”与“自然”,而这个“自然”,显然不是农耕文明时期的自然田园、山川秀水,而是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心中的自然。忙碌的现代生活还能让谁有闲情逸志看看满天的星斗、落日前的红霞?都市人离开自然太久了,对自然的感受绝不可能等同于宋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明确的风格样式,不断重复,又不断发展,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灵感受;不一样的心灵感受,必然带来不一样的形式表达。所以在田旭桐笔下,或是浅浅一笔勾勒出一弯淡月,或是淡淡墨痕,象征性地表现出水的波纹,其实早已不是真实的自然,而是都市人想象中的自然,是现代人心中的自然。

  艺术作品的价值应当从何判断?当艺术的神圣光环褪去,又被不断消解了各种意义,商品社会再给了它致命一击:艺术品沦为商品并且仅仅成为商品,即使标榜先锋、前卫的艺术也不得不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价格。在物质欲望极其膨胀的社会,追问艺术的终极目的似乎成为可笑的不合时宜。但如果还承认存在“艺术”,它就应当是人内心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是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感悟,是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独特体验。将体验与感悟,融会在形式的创造当中,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田旭桐禅意绘画的价值,正在于此。他的生活是对他禅意绘画的注解,而他通过禅意绘画,达到了人生更高的境界与感悟。艺术与生活,对他而言,是同一的。

  国际著名设计师、画家靳棣强说,生于现代的城市人,在物质生活侵蚀精神生活的环境中,田旭桐能独善其身,追寻至纯至真的生活体现,让丰富的精神生活滋养孕育他的禅画,实在是当代中国的一瓢文化静水。独善其身,在当今社会中谈何容易!田旭桐独特的个性却使得这一切发生得自然而又简单。他过的是一种简单生活,却正是在一杯茶、一顿饭中,体现着禅的意味,并通过他的禅意水墨画,将这些独特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传达给芸芸众生,犹如奉献给现代都市人的一道心灵鸡汤。□

                                              徐涟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文化报社新闻部主任


http://s12/mw690/001KO54Izy78rQq4XpNeb&690
秋月禅心——田旭桐禅意水墨作品亚洲巡展(新加坡站) 2014年  展览场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