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桐:闲文闲画一、二、三(42)

品味面前无贫富
一|、有段时间了一直是想写一段文字,表述一下有关艺术审美和品味的东西,题目也想好了,就叫“品味面前无贫富”。可是想来想去却不知如何开头才好,恰巧看到了POFCHIC ART格式化艺术运营机构创建人王杰明先生,在微信上写的一件亲历的事儿,正好应题了:“昨天正在泛海世家会所谈事,忽闻前台服务员轻唤:王总,有人来看画。起身迎宾。只见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位面容姣好的贵妇前来品鉴。进到厅内,一并介绍一番后便观画赏画。临到末了,贵妇说到:我看上这幅画了。我顺其柔指上眼一瞅,惊呆!那是会所里的装饰品,不锈钢边框,中央为一圆形玻璃镜面,上嵌若干造型小铁片儿。我对贵妇说:那只是一个批量生产的工艺品,市场上都可以买到,这和我们的画不是一回事。这时,随从中介绍为设计师的眼镜女也说道:姐,这是不一样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差着行事呢,您应该买这幅。眼镜女指着一幅禅意水墨画。贵妇说:打折吗?见我木纳,眼镜女抢答道:艺术品一般不打折。得嘞,替我答了。贵妇问:打六折行吗?眼镜女又抢答:您以为这是逛市场呢?无答。我就真弄不明白了,您住着十几万一平米的大房子,屋里却挂着工艺品,买幅画还要打六折?真人真事。”这事我信,我留言说,有句名言:“花再多的钱,装修的再好再豪华的房子,墙上没画,屋里没有艺术品,也是毛坯房。”
二、很多年前,至少有很长时间面对多样的、费解的、不知放在哪才合适的贴着“当代”标签的艺术,或者称不上艺术的带着当代范儿的时尚些的架上绘画也行,这样的东西看着就顺眼,看着就像是踩在了时代的步点儿上,前方也多是鲜亮的光彩。现在呢,我只是想画一些能够让人们挂在家里墙上的画。而且是那种重新装修了房子,甚或搬了多少次家之后仍然能够挂在墙上的画。而不是那种想尽办法从墙上摘下来,也许是从来都没上过墙,倒来倒去,
时常想,有些当时看着很前卫的画,如今是否还真的前卫。即使真的前卫了,经历过时间的打磨又是否还能带有不退色的品味。今天你用了很多很多的银两买来的艺术品,放在了家里或者是挂在了哪个你认为最能证明你有身份的地方,人们见到了,那种奇妙的眼神自是会让人相当的兴奋。但是,几年十几年后,当这样的作品仅仅剩下了外层的包装,只是镀着金光时,它叙述的也许仅仅是一个“贵”字。用“贵”字反衬的却恰恰是“没有品味”这四个字。用钱去显示自己没有品味,没有审美的事,有谁会乐此不疲的继续而为呢?其实,现在很多很贵的艺术品,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因为它的拥有者会刻意的把它们收纳入库,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收藏品。
三、品味无价,品味也有价,在“有价”的品味面前无贫富。这世上有许多的不平等的事,可是在艺术面前有眼光很重要,它让人们体验到了平等的价值和尊严。。支撑着有品味的“眼光”的背后是沉淀过滤后的知识,是品德修养,是传承,还有那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基因。记得在一本书上见过一段记载老舍出题让白石老人创作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小故事:1951年老舍先生以苏曼珠的四句诗立意,恭请白石老人题画创作。时隔数日,四幅佳作面世。于是老舍先生又找出来了意境更难表现的四句诗,其中以清康熙朝的进士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最难表现。
此时的齐白石已是画蛙高手,蛙易画而声难传妙音,关键是借形寓声,声难借形。在完成后的作品上,我们看到全幅构图没见一只蛙,而是顺山涧湍流而下的六只小蝌蚪,让人们观画时联想到了“蛙声十里”的蛙声。可谓是无蛙胜有蛙,无声胜有声。据传言,白石老人拿到老舍出的“蛙声十里”这题后,苦思多日,试墨数幅,才找到了灵感。另,2011年老舍先生一封当年求画时的信稿刊录在报刊上,其中有关“蛙声十里”的一段文字是:“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大师间出题与解题,似是接力,也似是品味的迎合。老舍收藏有许多幅齐白石的作品,不过,值得说的是,这些画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在当时,凭老舍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是不用自掏腰包的。可是这一买一卖,是相互间的尊重,买的心诚,画的心悦,心诚心悦心畅自是带来心顺手顺。好画卖给识画人,出手的也必是幅幅精品佳作。这就是眼光和品味。
眼光和品味看似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非物质的不可衡量的东西,但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照进生活的一束光,明亮的真实,带着希望和方向的自信。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有二个亿,这钱够多的了吧。这么多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做很多的事儿。可是你偏偏想买李可染先生的那幅“万山红遍”,可恰恰是这张画卖价到了二个多亿。这二个亿的钱不够了,你这钱是多还是少。不过,想当初的一九八几年,李可染的精品一般也就一、二百元,再好的作品也不会过千。当时有人有眼光有品味,真心的觉的好,省下了买一辆自行车或是缝纫机的钱,买了一幅。现在挂在了陋室里,你说这是有“钱”还是没“钱”?旁人会说你有眼光,你有品味。算一算这品味现价能折合成多少银两。如果有人说你有眼光有品味,这可是比说你有钱更大的赞许。因为它能扑灭欲望之火和贪念,带着审美的智慧将沿用一生的道理为己所用。
http://s3/mw690/001KO54Izy77R6m6bkK62&690
禅语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