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nd-or-not的游戏 2

我们还是来进一步深入地解析如下的竞赛试题:
执行命令pr and
(and 2>=0 not 2=0) 1<0的值为产生的结果为:【 】
做类似的逻辑命令题,一定要明白下面两个方面的原理:
A. and-or-not所对应的“因子”数:
我们说 and-or-not
的逻辑操作是“与-或-非”。单单从“与-或-非”的汉字字面意思来看,“与-或”必定是对应于至少两个或更多的处理对象,而“非”只对应于一个处理对象。这就是说:
“and与”是多因子逻辑处理运算符,and必定是对应于至少两个或更多的处理对象;
“or或”也是多因子逻辑处理运算符,or也一定是对应于至少两个或更多的处理对象;
“not非”是单因子逻辑处理运算符,not只能对应于一个处理对象。
关于逻辑处理的“因子”数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B.
逻辑命令题的逻辑层次:
现在先将and (and 2>=0 not 2=0)
1<0的逻辑层次进行分解,请参见下面的图形:
对应于not命令,只有一个“因子” 2=0
;
对应于第二个 and
命令有如下两个“因子”:
2>=0
及 not 2=0
对应于第一个 and
命令,也有两个“因子”:
( and
2>=0 not
2=0) 及
1<0
对于任何一道类似的逻辑命令题,如果能够看清楚其中的逻辑层次,就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这样的逻辑命令题中,括号中的逻辑关系应优先处理,低层次的逻辑运算也要优先处理。
所以,这道题的处理步骤如下:
2=0 → 不成立 false
not 2=0
→ not false → true
2>=0 → 成立 true
and 2>=0 not 2=0 → and true
true → true
1<0 → 不成立 false
and (and 2>=0 not 2=0) 1<0 →
and true false → false
pr and (and 2>=0 not 2=0) 1<0 →输出
false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是没有 and-or-not
这样的逻辑运算课程的。但是类似的思维大量地存在于语文课文的逻辑语句之中。
在林老师编著的《MSWLogo讲义Plus》及《MSWLogo竞赛训练手册》中有大量的 and-or-not
逻辑运算题的试题实例,并且全部都带有答案。
所有的逻辑运算题
都可以按类似的步骤来处理
严密推理
逐层次分析 必能得出正确结果
LOGO编程动画实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