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笋宝宝》教学设计
(2013-05-29 09:15: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20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2、学习纸工笋的装饰方法,体现小竹笋的美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特产及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纸工“笋”的制作方法。
难点:圆锥形的制作及装饰美感的体现。
教学材料:
参考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吃过竹笋吗?知道小竹笋是从哪里长出来的?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吗?”
2、学生谈谈自己对笋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短片,了解笋的生长过程。
2、介绍家乡的笋。
3、制作分析:
(1)欣赏范作: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笋宝宝,你们看一看:它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
(2)分析做法:小组各领一个范作,看看这个“笋宝宝是怎样做出来的?”
(3)研究问题:还可以对笋宝宝的身体进行怎样的装饰?
4、学生汇报研究情况。
5、教师小结:
(1)、制作步骤:
A、旋出圆锥基本形。
B、修整基本形。
C、添画纹路。
D、增加装饰。
(2)、制作要求:
A、造型准确、稳定。
B、装饰纹路清晰、色彩鲜艳。
C、鼓励创新。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讲评。
1、展示完成较好的作品,自评、互评。
2、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竹笋的生长过程,通过他们自己的讲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关注植物生长的乐趣,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通过学习纸工笋的装饰方法,体现了小竹笋的美感。从而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及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