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集(七)
(2009-06-01 09:11:46)
标签:
经济地租基尼系数收入分配梁小民中国教育 |
分类: 经济学 |
第六章
案例一:经济地租与准地租
例如,劳动市场上有A、B两类工人各100人,A类工人素质高,所要求的工资为200元,B类工人素质低,所要求的工资为150元。如果某种工作A、B两类工人都可以担任,那么,企业在雇佣工人时,当然先雇佣B类工人。但在B类工人不够时,也不得不雇佣A类工人。假设某企业需要工人200人,他就必须雇佣A、B两类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按A类工人的要求支付200元的工资。这样,B类工人所得到的收入就超过了他们的要求。B类工人所得到的高于150元的50元收入就是经济租。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也可以得到这种经济租。
由此可见,经济地租属于长期分析,而准地租属于短期分析。经济地租是对某些特定要素来说的,而经济利润是对整个厂商来说的。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并不意味着其要素也存在经济地租。一种要素在短期中存在准地租,也不意味着长期中存在经济利润。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二:漂亮的收益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文·比德尔在1994年第4期《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漂亮的人的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高5%左右,长相一般的人又比丑陋一点的人收入高5%一10%左右。为什么漂亮的人收入高?
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收入差别取决于人的个体差异,即能力、勤奋程度和机遇的不同。漂亮程度正是这种差别的表现。
个人能力包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培养的能力,长相与人在体育、文艺、科学方面的天才一样是一种先天的禀赋。漂亮属于天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它可以使漂亮的人从事其他人难以从事的职业(如当演员或模特)。漂亮的人少,供给有限,自然市场价格高,收入高。
漂亮不仅仅是脸蛋和身材,还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在调查中,漂亮由调查者打分,实际是包括外形与内在气质的一种综合。这种气质是人内在修养与文化的表现。因此,在漂亮程度上得分高的人实际往往是文化高、受教育高的人。两个长相接近的人,也会由于受教育不同表现出来的漂亮程度不同。所以,漂亮是反映人受教育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受教育是个人能力的来源,受教育多,文化高,收入水平高就是正常的。
漂亮也可以反映人的勤奋和努力程度。一个工作勤奋。勇于上进的人,自然会打扮得体,举止文雅,有一种朝气。这些都会提高一个人的漂亮得分。漂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勤奋,与收入相关也就不奇怪了。
最后,漂亮的人机遇更多。有些工作,只有漂亮的人才能从事,漂亮往往是许多高收入工作的条件之一。就是在所有的人都能从事的工作中,漂亮的人也更有利。漂亮的人从事推销更易于被客户接受,当老师会更受到学生热爱,当医生会使病人觉得可亲,所以,在劳动市场上,漂亮的人机遇更多,雇主总爱优先雇用漂亮的人。有些人把漂亮的人机遇更多,更易于受雇称为一种歧视,这也不无道理。但有哪一条法律能禁止这种歧视?这是一种无法克服的社会习俗。
漂亮的人的收入高于一般人。两个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的人,由于漂亮程度不同而得到的收入不同。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既有损于社会公正的目的,又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各国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三: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2005年6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5.4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呈现增长趋缓的态势。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同比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2020元,同比增长9.9%,实际增长7.2%,增幅回落0 .7个百分点。同时,数据显示,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880元,同比增长15. 7%;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55元,同比增长7.6%。高低收入组之比为11.8∶1,比2004年同季(10 .9∶1)有所扩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2005年迅速逼近0.47,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收入差距已经处于高水平,形势严峻。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