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2009-05-31 18:28:24)
标签:

财经

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支出

英美

教育

分类: 经济学

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 ,MPC)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中国边际消费倾向为40%
来自http://www.fsa.gov.cn/web_db/sdzg2004/hardsolu/special/zg34.htm

我国1992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回落,由1992年的14.2%到1998年的7.8%,年平均约回落0.9个百分点。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97年10月开始也持续下降,出现了物价指数负增长的现象。

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景气循环,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增发国债,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税率,取消了727项不合理收费和基金,财政部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450亿元专项国债。那么为什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尚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40%,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半。众所周知,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支出的乘数作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而政府支出乘数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即△G=1-a△Y△G是政府支出的增加量、△Y是国民收入的增量、a是边际消费倾向。由上述公式可知,要使国民收入水平增加△Y,必须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支出的金额为△G。同时也表明a越大,使国民收入同样增加△Y,只需增加较少的政府支出就能办到;若a越小,则需增加的财政支出的数量就越大。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效力的大小,并与财政政策效力的大小是同方向变动。下表是我国与英美两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比较。从表中可见,英美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至为80%左右,而我国只有40%,仅为西方国家的一半。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主要原因。以1997年为例可以验证如下: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8846亿元,1997年为74772.4亿元,比1996年增加了6887.8亿元,1997年财政赤字为560亿元,即政府增加支出560亿元,若按40%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3.55%,若按80%的边际消费倾向计算,则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65%。边际消费倾向低的原因是:

1从思想观念上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

2社会保障体系处于新老交替阶段,这增加了人们对未来消费的心理预期。目前,国有经济处于转机时期,企业保障制,铁饭碗等福利被打破,而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还未出台,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结果尚不清楚,但未来支出中个人负担部分必定增多是大势所趋。致使人们减少现期消费,增加储蓄。

3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需求从购买一般耐用品转向了高档消费品,如汽车、住房。但收入低而无法实现。4农村居民的消费正由日常生活必需品转向一般耐用消费品,但由于已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要,不是没电、没水、就是供应不稳或是价格太贵,造成农民买得起用不起。

 

 

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份 91 92 93 94
边际消费倾向 0.832 0.829 0.691 0.796
 
英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份 85 88 89 90
边际消费倾向 0.838 0.889 0.813 0.881
 
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份 91 92 93 94 95 96
边际消费倾向 0.324 0.515 0.543 0.479 0.303 0.0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