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囊~~~

(2010-01-25 13:15:59)
标签:

掌柜

丫鬟

香囊

贫僧

木雕

赵镇

小小说

席位

和尚

山西

杂谈

    咸丰年间,山西祁县————

 

    赵镇位于晋中平原,紧傍汾河,镇上不足300户人家。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镇上人靠着祖上世代相传的木雕手艺养家糊口,家家开着木雕作坊,光绪年间更是成为京城达官贵人挑选上等家具的好去处。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或是买一点木雕剪纸,抑或是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不大的小镇居然也名噪一时。

 

    二十年前,有个和尚经过此地,一日化缘之时路过一家木雕作坊,掌柜姓陈,乐善好施,手艺精湛,但可惜的是年近花甲仍然膝下无子,近些年虽然接了不少买卖,家财颇丰,但怎奈年纪越来越大,做活也渐渐心不在焉。

 

    这一日,和尚路过化缘,见掌柜虽无怠慢之意却始终不愿多言,便询问其详。掌柜无奈见他是个出家人,便将心中苦闷对其原原本本的诉说一遍,并以三两纹银相赠。和尚听罢,眉头一皱,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三日之内按此方服下,可遂愿,系此香囊于令郎项上,可保平安”,陈掌柜大喜,欲亲谢之,和尚作揖道一声“阿弥陀佛”,便拂袖而去。

 

    掌柜心中将信将疑,欲找一风水之士解其心中繁琐,但又怕街坊邻居笑其无能,无奈之下便赌气命家中丫鬟依此方抓药服下。说来倒也蹊跷,服药三日,其妻李氏便感腹中不适,慌忙请请郎中把脉诊断,一番之后,郎中把双拳一抱:“恭喜陈掌归,尊夫人有喜了”,掌柜的大喜,在场的丫鬟每人赏了三两银子,另吩咐账房取十两银子赠予郎中,此事不提。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陈掌柜得子虽是仰仗高人指点,配方玄妙高深,但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其子取名得相,暗喻得香囊所赐,清秀之至,灵气逼人,项上系一香囊,街坊邻里见了无不心中赞叹,陈掌柜自然也乐在其中,在厅中设下香案,天天诵经打坐,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入山西。烧杀抢掠,与清军交战,双方死伤惨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赵镇亦不可幸免。陈掌柜夫妇怎奈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一命呜呼剩下一岁的得相,家中老实丫鬟不忍见其孤苦欲带回乡下抚养。这一日,刚要启程,忽闻门外有人敲门,丫鬟心中一惊“莫不是长毛抢夺财物”,只听得门外道一声“阿弥陀佛”,这才放下心来。开门相迎,见一和尚,刚欲开口,和尚道:“你家员外可有一子?贫僧曾与你家员外是故交,今特来接另郎,不知可否引见?”说罢,自迈入堂中,阻拦不得。那丫鬟本是夫人贴心之人,原本听说过和尚赠香囊一说,便也任其去了。

 

    和尚不请自来,倒也熟门熟路,径直往后堂前来。“这就是公子”丫鬟道。“好一个标志的小后生,不知小姐是否信得过贫僧,将公子交由贫僧抚养?”,那丫鬟本是个没主意的人,心思一动“还是保住身家性命要紧,带上公子终究是个累赘”,于是欣然应允。

 

    浑源县,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根据道家“不问鸡鸣犬吠之声”修建,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历来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处,更有诗仙李白所书“壮观”二字临于绝壁,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便是如此。

 

    话说得相被和尚带至此地,好生调教,除每日打坐参禅,便是挑水担柴。得相天性聪慧,悟性颇高,深得和尚喜爱,但和尚始终不将其纳入佛门,每每有香客登山膜拜,和尚必亲迎之,得相随其后以备施礼看茶,香客无不称道。有香客奇之:“佛门清净地为何有一是俗人?”和尚笑而不答。有年老香客,欲领其下山认作义子,和尚不肯,怎耐得相年幼,尚未成形,有恐辱没佛门清净,香客只好作罢。

 

    转眼十七年过去,这一日和尚将得相领至禅房:“吾欲收汝,怎奈寺规有言,入寺者须在寺内打杂三年,合格者方可录用,汝虽为我亲传,寺规之重万不可破。今日起,汝每日下山采买粮草,以结尘缘” 。得相心中大喜“吾已成年但至今从未下山,虽说为僧不是吾所愿,但师命难为,却也正好趁机下山开开眼界”,于是欣然应允。隔日,诵经毕,得相下山。和尚轻轻回到禅房,双手合十,长叹一声“阿弥陀佛”。

渐渐地,有细心的和尚发现,得相总是起的很早,虽说每日采买数量较多,两三个时辰却也足够,甚至有和尚发现得相深夜外出,多事的和尚去找师父告密,和尚总停下手中的木鱼,道一声:“随他去吧”,然后继续诵经。时日一长,弟子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一天深夜,得相敲开和尚的门,欲向和尚辞行,和尚问之为何,得相不答。和尚打量跪着的得相,惟不见了所配香囊 ,心中为之一震,继而点头应允。这一夜山雨泥泞,雷声大作。清晨,有扫地的小和尚在寺门发现一人,落魄不堪,刚欲上前询问,忽发现此人正是得相,慌忙禀告师父。

 

    和尚的禅房之内,得相一躬扫地:“师父,弟子尘缘已聊,甘心为僧”。和尚应允,遂落发。

 

    后来,听别的和尚说:镇上米店陈掌柜的夫人就是在那晚上自尽而死,一条白绫,死的时候手中就是握的一个香囊,据说已有身孕,但众所周知,陈掌柜是从宫里逃出来的,这个女人的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