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001KNfa0gy6Edsm22hF5f&690
我的“南医情结”
心怀梦想三十载,喜迎华诞八十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八秩校庆之际,我心潮激荡,情不自禁,一定要表达由衷的庆贺与祝福,因为在我心中,有一份浓重的“南医情结”。
记得上高中时,我寄宿在父亲挚友侯本立叔叔的家里。侯叔是我们镇医院的院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医学院,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十里八乡的人有什么病都一定要找他看,他坐门诊,门里门外经常排着长队,就连在家吃饭时,屋里屋外也都有不少候诊的人。难得的闲暇之余,他也给我们讲述在南医的求学经历,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激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也要报考南医,将来做一名像侯叔那样受人尊敬的医生。但到高二时,由于数理化成绩不太理想,父亲坚决让我改学文科,由此,“南医梦”便成为我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遗憾。
1980年,我考取南师中文系。南师与南医尽管有一“山”(五台山)之隔,但相距不远,由于心中尚存的那个“南医梦”,加之有几位老乡在此就读,我便时常到南医“串门”。我跟南医的学生在操场打过球,跟老乡在南医食堂蹭过饭,最有意味的是,我常常在南医校园流连忘返,看着一个个抱着厚厚教科书的医学生来去匆匆,望着一扇扇教室窗口透出的明亮灯光,联想着如果我考上南医,也会像他们一样走入神圣的医学殿堂······看着,望着,想着,心中油然而生一丝丝、一缕缕的眷恋与惆怅。
大学毕业我回到家乡工作,也把那个“南医梦”深深地埋在心底。后来通过侯叔介绍,认识了学医出身的爱人,然后结婚生子,平静生活。直到儿子读高中,面临高考,心中的那份“南医情结”才又被激发出来。
儿子上高中时,理科成绩很好。我就时常和他说,将来考理工科,一定要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如医学,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学好医学技能,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用得着、用得上。并且经常有意把朋友和同学的小孩考取南医大、考上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等事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求对他有所影响,加之他母亲在县医院工作,受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儿子在高考前就流露出要报考南医大的想法。对此,我心里暗自高兴。
2010年,儿子高考成绩不错,总分392,选测科目双A+。网上填报志愿时,在A志愿栏目中,儿子不假思索地填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如此“不假思索”,对于很有主见的儿子来说,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考验儿子的专业思想是否牢固,我们正规其式地召开“家庭会议”,严肃认真地“交流思想”,尤其是他在县医院工作的妈妈,现身说法,客观而又故意地唱反调,从临床医学课业学习的苦,讲到目前环境下临床医生从业的难,希望他改报其它高校的热门专业。儿子说,无论任何专业,要想学好都得吃苦!自古以来都是“苦读寒窗”,既然选择这个专业,就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至于现在医疗环境不太好,医患矛盾比较突出,我们相信国家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况且作为医学生和行医者,只要“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就一定会赢得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尊重······与儿子的一番“唇枪舌剑”,我们很高兴地“败”下阵来。
接到南医大录取通知书,我长久凝视,反复阅读,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三十年前的“南医梦”,终于在儿子的身上实现了,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自从儿子到南医大读书,我的心就一直在学校“伴读”。每天坚持打开南京医科大学的网站,从“医大新闻”到“信息公开”,从宣传部的“爱心网”到学工部的“蒲公英”网站,南医大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我都非常关注,哪怕是一则很平常的通知,我也会点击进去细细阅读······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一脉相传、两代相通的“南医情结”。
南医大即将迎来八十华诞,作为一个心怀南医梦想的人,也作为一名南医学生的家长,我就像自己家里要办喜事一样倍感兴奋与喜悦,故此写成上述文字,并赋诗一首,以示庆贺与祝福:
医政立学北固山,
沧桑变迁薪火传。
杏林树人成大医,
蛇杖执手谱新篇。
勤奋尚实求圆满,
博学明德至精善。
更喜南医八十载,
百尺竿头再登攀!
注释:
首联第一句是表述南医大校史的源头。1934年5月,前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提出在省会镇江筹建最高医药学府的提案互得通过,同年9月,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在镇江北固山麓应运而生。“立学”:兴办学校,也有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之意;首联第二句是表达南医从1937年到1993年,十余次搬迁校址或更换校名,尽管沧桑变迁,但南医“博爱、尚学、崇德”的精神一代代薪火相传。
颔联第一句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现在泛指医学界。(况且南京中医学院是从南医分离出去的)此句表达南医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建校以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许多成为专家、大家、苍生大医;颔联第二句中的“蛇杖”,是西医的标志,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此句表达一代代南医人在继承传统医学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医学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颈联两句是化用南医的校训。1987年南医校训是“勤奋、求实、团结、进取”,2004年校训修改为“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因七律的颔联、颈联诗句要求对仗,故将校训化用于此。
尾联两句是祝福南医在喜庆八十华诞之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把南医大建设成为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