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早就去世,父亲7岁就跟着奶奶嫁到现在的村庄。父亲从小辛苦,什么事情都干过,什么都学起来自己做:会砌墙,会串蓑衣,会做木工,会做篾。父亲靠自己的点滴积累,一点一滴的盖房子,很多事情都自己做,可以省下请师傅的钱。家里需要的农具,大都也自己做;三舅是打铁的,家里需要锄头和柴刀,还有菜刀的铁制农具的时候,家里就请三舅过来,记得小时候我在边上拉风箱,三舅一手拿着火钳夹起铁块,一手抡起小铁锤敲打,父亲就过来帮忙抡大铁锤;三舅和父亲你一下,我一下,火星四溅,铁块慢慢成形。
在农村,家里需要做农具了,一般请师傅到家来做。农家一天给师傅付工资外,还要一天四顿饭,一包烟;几个菜里要有肉,当然一般几个工下来,那碗肉也没有少掉。师傅很讲究,一般不会动筷子,如果带有徒弟,徒弟更不敢动筷子。有些老师管教很严格,有差错,骂是小事情,有的适合还会挨师傅的打。几年下来,学一身好手艺。出师后,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徒弟,让手艺一代代的传下去。
这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农具的需求也在急剧减少。还有塑料制品的兴起,价格便宜,取代了很多手工做的农具。手艺师傅年纪有的年纪越来越大,不再从事这行业;年轻的师傅有些做不到饭吃,纷纷改行;还有年轻的,当然不能再静下心来再花几年时间来学手艺。
碧湖镇环北路属于不热闹的街道,在路边还有几家卖农具的店铺。品种很全,只是很多东西已经工业化,很多手工艺的东西也没有原来做的精致,只要求价格便宜。偶尔有人过来买,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也不知道,再过几年,这样的经营传统手工农具的一些店铺会不会还在。











拍摄时间
2010.12.17
数码摄影
前面已经上了很多集农具,见下面的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