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都政府网 2010-08-11
一文《碧湖镇中溪村中心村建设初见成效》中开头提到:截止目前,中溪村已拆除旧房47户6390平方米,完成一期建房72户,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部分农户已搬迁入住;二期计划拆除旧房5000多平方米,安排新建户50户,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现正在平整地基,可在11-12月开工实施建房;三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实施建房,村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前一次去红枫古道,路过中溪,老村的老墙上满是拆字,在村中的廊桥的边上的房子门口,挂了一牌子,上面写旧村改造指挥部,对面的新村工地上,一片繁忙。拆字,多么熟悉的字。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旧城改造,“拆”掉的是历史和文化,也让“拆”像烙印一样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脑门上。
前段时间冯骥才老师在博客里的一篇文章请不要用“旧村改造”这个词文章里指出:我们大地上曾经千姿百态的六百多个城市如今变成同一张亮光光又浅薄的面孔,就是叫“旧城改造”这个词儿闹起来的。由“旧城改造”到“旧村改造”会不会是一次荒谬的文化观新的转移?这种转移一定是很容易的。因为“旧村”看上去似乎比“旧城”还旧,更需要加大力度的改造和大拆大建。可是历史地看,我们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从村庄式的小聚落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它们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家园。去到农庄村寨里用文化的眼睛着意地看一看吧,数不清的历史的源头与悠远的根脉,还活生生保持在农村里;中华文化地域与民族的多样性并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里;绝大多数源远流长的非遗也在农村里;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在他们的村寨里。虽然不是所有村庄都是古村落,但至少还有上千个古村落,风情万种、藏龙卧虎般地散布在山川之间和大地之上。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学,最大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合和总合是古村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