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小青老师,30多年来一直坚持拍摄瓯江,令人叹服。在初小青眼中的老丽水这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张丽水小水门的溪滩上晒满了洗好的被单,远处的几个人还在拧,红红的被单。不过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瓯江丽水段蓄水,变成南明湖了。
在我的小时候记忆里,我们家的衣服都是我母亲洗的,塞满一大竹篮的衣服,带上棒槌和洗衣板,走到村里的小溪边,那棵枇杷下,村里的已经有好几个邻居已经在洗了。母亲选好地方,找来一块可以坐的扁平的石块,放好洗衣板,把肥皂放在一边。肥皂是发黄的,从供销社买来后,要先放在楼上通风处晾干,这样耐用。在农村,洗衣服大都会选择村中间的小溪边,大家在一起聊聊家常:谁家的小孩考上中专,要脱产了;谁家的儿子前天去那个村讲媳妇,女方说他家里穷,没戏了;谁家的母猪生了10几个猪崽。。。边上跟过来的小孩,在溪边扎堆玩沙子,在沙堆上挖出一个一个小水塘,然后去抓些小鱼小虾放进去。母亲衣服洗好,我们还头钻着,不停的掏沙子,那边衣服刚洗好,我们身上的又都是污泥了。冬天,溪水特冷,母亲从溪边洗衣服回来,手指冻的象红萝卜,年纪小,不会去体会母亲的辛苦。
这几年,农村有一部分人也有了洗衣机,家里大都装了自来水和水池,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到溪边去,一个是洗大件的,如被单,方便;还有可以和邻居们聊聊,这几年,年轻的大都出门,年长的一两个人在家,平时也没有多少伴。星期六星期天,读书的小孩回来,还好一点。
上个星期去的张公桥村。过了清风岭,先双港桥村,然后就是张公桥村了。从双港桥下来的小溪和自北向南从村中贯穿而过的双川坑在村南汇合,流入新建溪。村南端溪流上建有石桥,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民国11年(1922),重建于民国26年(1937),桥面栏板上刻有“协济桥”三字,是古时缙云西乡通往丽水的必经之路。
我们接下来看到的场景是在从双港桥下来的小溪段,溪中的一块水泥板是通往对岸田地去的,图2有一村民挑着烧好的草灰过桥。往双港桥这边还有一水泥桥,第16张照片里面的桥就是。溪里的大妈和阿姨有的洗衣服,有的在洗青菜,有的在洗菜头荫,图09,10。在缙云称萝卜荫为菜头缨,洗好晒干,切碎,晒成梅干菜,缙云的很多学子都是吃了很多年梅干菜,积蓄了能力,然后跳出缙云,走世界的。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拍摄时间 2010年3月20日上午,多云转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