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觉统合感统失调感统训练早教心理发育迟缓 |
分类: 育儿早教 |
想写写关于感统训练的文章已经很久了,可是却迟迟没能动笔,除了带两个孩子的辛苦,自己身体的不适……这些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犹豫。因为我既想写的专业一点,给那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又担心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妈妈,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能否写准确,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考验,所以我先是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考性的文章,进行理论方面的自我学习,同时通过理论学习观察分析身边孩子的行为特点。刚好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了说她家孩子的问题,我给了她一些关于感统训练方面的建议,并且很快就见了成效,这才促使我下定决心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结合几年来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谈谈我眼中的感统训练,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专业人士前来指点。
先说说朋友的事,大概两个多月前朋友突然打来电话:“Vivian你说怎么办呀?今天去幼儿园给孩子开家长会,老师跟我说了一大堆孩子的问题:坐不住、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恐高、脾气暴躁、不讲道理、暴饮暴食,不给吃就大哭大闹,有一次都把园长招来了……我回来和同事讨论了一下午,我觉得自己现在都焦虑了!”
对于她的孩子我多少有些了解,一个胖嘟嘟很可爱的女孩儿,但是正如她所说,孩子有些过于任性,每天上下幼儿园必须抱着自己的小抱被,下午奶奶去幼儿园接她必须带着布娃娃,明明在幼儿园刚吃完晚饭,可是出了幼儿园就开始要各种零食,奶奶不给就又哭又闹发脾气,老人拿她没办法……其实很早之前我已经提醒过老人,但是因为和老人不熟,所以老人没太在意,要不是老师找妈妈谈话,家长还真没想到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
我耐心听完朋友的讲述,简单安慰了一下她,然后直奔主题,先给了她日常养育上的一些意见,然后建议她试试给孩子去做个感统训练,对孩子可能会有所帮助。朋友其实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妈妈,只是平时要忙于工作,陪伴孩子时间有限,但是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又蛮大,所以一听“感统训练”四个字,立刻敏感的问,那个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上的吗?朋友的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关于感统训练,在国内是近年才开始应用于婴幼儿早教中来的,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此关注,但是受普及力度不够的局限,可以说绝大部分家长对此仍然是知之甚少,身边很多人都完全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了解。
我大概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简单的和朋友解释了一下感统训练和对孩子的作用,然后朋友隔天就给孩子预约了测试,并且测试后立即报了名,大概过了两个多星期后从孩子奶奶那里了解到只是几节课的训练孩子就有了明显进步,以前不敢玩的蹦床、平衡木现在都敢上了,全家人非常高兴!听到这个结果让我下决心写写关于感统的问题,希望让更多家长了解早期婴幼儿训练对孩子所产生的无形却巨大的帮助。
什么是感统训练?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何为感觉统合失调?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出现了65万多条相关解释,我简单归纳一下大概就是说,人有五大感觉系统,即视、听、嗅、味、触五大感觉(也有人说是六感,除上面所说还包括重力感),人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大脑通过身体的各个感觉系统搜集周围的信息,然后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做出及时有效适当的反应,我们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就是感觉——知觉——认知。而如果大脑神经无法正常将感官信息整合到一起时,就会带来身体运动、感觉运动的不协调,认知语言的不成熟,社会性的不健全,心理发育迟缓,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顾名思义,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就是感统训练。
了解到这里,我猜想第一次听到感统训练的家长90%以上都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很自然的就联想到接受感统训练的孩子都是有毛病有缺陷的孩子,那么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就会想我的孩子很好,没什么问题,不用接受这个训练!可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们身边可以随处可见,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挺聪明的,玩游戏一学就会,电脑甚至比自己用的溜,可是学习上却显得吃力!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写作业磨蹭、写字倒差笔、阅读困难、常读串行、计算马虎……还有些孩子害羞、胆小、敏感、爱哭,或者脾气大、爱打人、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比较差,经不住批评和挫折,不管老师谈话家长责备就是不见成效,有些急性子的家长还会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打骂、威胁,造成孩子的身心伤害,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问题。
虽然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只有极少数是真的因为智商偏低,绝大部分孩子智商都没问题,而是感统能力训练不足造成的学习问题,这就须要根据孩子的问题轻重的来进行相关专业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谈话就能解决的。早在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就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相应训练加以矫正。
比如上面说到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就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表现,而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孩子可能也会语言发育迟缓,也就是说话晚、表达能力差……那些可以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却无法安心坐下来看书,无法流利阅读,经常看串行、多字少字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视觉感不良,视觉感不是简单指近视或弱视,而是说通过视觉感官收集信息的能力差,有这样问题的孩子写字时容易倒插笔、偏旁部首颠倒、记忆力差、学了就忘、计算能力比较差……还有胆小、紧张、孤僻、爱哭、不合群、脾气大、偏食或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触觉过分敏感的表现,而触觉敏感的孩子除了社交能力差外,通常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
我们还会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看着人高马大,长得也挺顺溜没残疾哪都挺好的,可就是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跤,明明是一条很平缓的马路,但就是莫名其妙的脚下拌蒜。有时候妈妈可能还会很生气的说孩子“你走路专心点,怎么老不看路?……”带孩子去医院又看骨密度又查微量元素,也没发现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很简单,其实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不良。
除此之外,还有听觉感不良和本体感失调,这些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六大具体表现。而这些问题无疑都会造成孩子学习和社交的障碍,有些孩子即使拥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商,但是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的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和运动的完成。其实,孩子早在母体中就已经开始形成感觉统合的能力,在后天的成长中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因为先兆流产、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顺产产程长、助产器具的使用、出生后采取人工喂养与母亲肌肤接触少、爬行不足、活动限制多、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统合不足,往往孩子表现出的感统失调问题也是多样而复杂的,然而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孩子的幼年时期也许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即便初见倪端也会因为家长的原因被忽略。,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家长甚至包括很多医务工作者,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很难在婴儿期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而且有些家长又比较爱面子,即使有专业人士指出来也很难承认接受。还有一些问题在家长眼里觉得根本不算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莫名其妙的爱摔跤,大人多半会觉得是孩子走路东张西望不专心,而不会想到可能是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出现问题,更不会想到前庭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计算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的孩子从小认生,谁都不让抱,洗澡理发都爱哭,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动手打人,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很正常,身边很多孩子都是这样,长大就好了,但是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因为触觉过分敏感和本体感失调,小的时候可能只是不爱和小朋友玩,可是到了学龄期,有些孩子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种种障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而成年后更是难以适应社会,不是处事唯唯诺诺就是脾气暴躁别人招惹得,轻者不愿出门和陌生人接触,无法与人正常交流,重者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事实上,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平衡能力、多动、爱哭、敏感、胆小、恐高、暴饮暴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婴幼儿时期通过早期的干预就能得到矫正、改善和提高。
比如婴儿期通过压球、肢体操对宝宝进行触觉刺激,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爬行训练增强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锻炼孩子的四肢运动的协调性;通过吹泡泡、追小球,训练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通过捏豆豆、串珠、拧螺丝玩具、自己吃饭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精细动作……而对大一点的幼儿来说,针对孩子感统失调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不同表现,可以通过走平衡木、跳蹦床、旋转陀螺、冲滑板、拍球、推球、接抛球、网缆插棍……各种专门的器械,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从而改善提高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
当然,我们都知道儿童是通过游戏来认知世界、掌握学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而感统训练正是通过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很多问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宝宝婴幼儿时期教会孩子如何玩就等于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这远比教一个学龄前儿童认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和运算口诀更重要。帮助宝宝掌握了各种学习能力,等宝宝到学龄期时,学习知识就变成了一件简单快乐而且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无需家长花费太多心思。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不明白、不相信……加上一些功利心,过早让孩子学习知识,认字、背单词……拔苗助长,除了少数凤毛麟角者获得成功,绝大部分的孩子最终收获甚微,而不少家长因此还对孩子充满怨气。可事实上这真的不能怪孩子,这就像一个农场主天天给刚孵出来的小鸡吃最好的饲料逼着它下蛋一样,它还没成熟没有下蛋的能力。
而感觉统合的训练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现实原则的基础上,孩子参加训练前须经过专业的综合能力测试,有体能的内容,也有关于心理的问题,还有家庭的养育方式……根据测试结果来分析孩子问题,并不是家长或老师的主观猜测,更不能是感统训练从业人员的信口编造,所有的问题都要有事实依据和科学分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客观的看待孩子的问题,要尊重现实,如有不同看法要说明理由,如果一味的否定和拒绝承认的态度,最终耽误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未来与幸福!
说到这不得不来说说麦子,麦子出生时虽然在自己的眼里怎么看都是完美的,但是训练中心的闫大夫告诉我麦子是超大儿、胎位不正、难产、剖腹产、早期先兆流产,这样的孩子普遍会出现身体比较软、抵抗力差,敏感易怒,视觉追踪能力差,平衡力差、胆小、懒惰……等等一系列问题,当麦子只有一个月的时候,当我初为人母正在兴头上时,被告知这些,我真的难以接受,至少绝对不会全部相信,但是不管怎样,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是给孩子从3个月开始就进行了手脑训练即早期婴幼儿的感统训练。转眼4年多过去了,当初大夫告诉我的那些问题几乎在麦子身上很难找到,即便是有也并不明显,他成了一个非常阳光、勇敢、热情、大器的小男子汉,身边的老师家长都很喜欢他。不仅如此,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挺不错,乐高1300多块的拼插玩具不要说看着一整盒冒尖的零件头疼,就是两大本拼装说明看的我也有点头晕,但是4岁半的麦子却可以独立完成拼装,还不要我们帮忙。从去年开始在他的要求下陆续给他报了一些课外班,英语、围棋、游泳,他目前还要我给他报钢琴和跆拳道,被我暂时拒绝,我担心他学的太多会比较累,可是麦子看起来似乎很轻松,真的有种学什么像什么的劲头。围棋刚刚上过9次课,老师就说再有两次课就可以下整盘棋了,而且如果再努力些一年内就有考段的希望,学习速度之快令所有人惊喜之余自然也得到老师的喜爱。游泳同样如此,每周一次,每月4节课,只上了3次课时就基本赶上其它小朋友几个月十几节课的进度,而且每次都是自己洗澡穿衣。英语虽然没有特殊表现,但是报名时通过试听课测试,老师安排他跨过A阶段直接进入B阶段的课程,他大概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可以跟上大家的进度就已经超过我的期望。
说这些我并不是想夸耀自己的孩子有多好,因为他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我只是想说,我不知道如果当初没有给他进行那些训练,我不确定如今的他会是什么样子?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相信如果我没给孩子进行训练的话他就一定会出现那些问题,因为谁都无法确定那些没有真的发生的事情。但是,但是,我又的的确确看到一些和麦子当初出生时情况几乎雷同的孩子,因为缺少早期的训练,孩子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加之家庭教育问题也很多,保姆老人从小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入学后问题严重,几乎被学校劝退,急的家长团团转,返回头来再进行感统训练。要知道儿童感统训练是有一定的年龄限制的,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解决,真等孩子长大了,即使再发现问题矫正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每当我看到这样的个例时,很难想象如果麦子成为那样的孩子我会怎样?这时心里就不免暗自庆幸,麦子现在可以成长为这个样子,还好当初误打误撞的给孩子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还好自己坚持辞职回归家庭全心照顾孩子,这也算是对我不惜中断自己的事业的一种安慰和肯定吧!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感统训练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前面也多次说过孩子的问题是多样而复杂的,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配合,除了接受专业训练,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养育方式的改变,否则如果家庭养育依然是溺爱娇惯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进行再多的感统训练,孩子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相反的,如果家长能对子女采取比较科学正确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其中也包括了各种学习能力的训练,那么即使孩子没有进行专业的手脑训练,大部分孩子也可以有不错的发展。只是我个人觉得,因为在婴儿期孩子所能表现的问题有限,这时期的训练内容虽然看上去都很简单,完全可以在家独立完成,然而却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如果没人指点,家长其实很难真正全部明白这些游戏活动对孩子的意义,尤其不懂得如何针对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具体的应该从几月龄开始可以给孩子做哪些相应的训练;二是当我们自己给孩子做训练时,虽然对孩子确实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无法以专业的眼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当然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妈妈非常善于学习,虽然无法做到绝对的专业,但是吸收知识的能力却很强,也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其中很多妈妈可能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即使不送孩子进行专业训练也可以养育好孩子,所以我必须强调一点,我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问题严重到必须接受专业的感统训练,而是说感统训练确实对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那些问题比较明显的孩子,而至于那些看似孩子没问题的家长是选择自己在家摸索着教,还是把孩子送到专业机构训练,这既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仍然是家长自己选择的权利,只不过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做任何决定前既要量力而行也莫要盲目自信而耽误了孩子!
阅读书目:《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
最后说一下,关于感统的内容实在太多,很难一次说清,我只有有时间就会陆续写一些相关的文章,希望能为普及感统知识尽点绵薄之力!另外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写此话题,未必我的认识就是全然正确的,所以欢迎感兴趣的家长前来讨论,更欢迎专家们前来指点,喜欢盲目拍板砖的朋友就请免开尊口吧!
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天坛公园玩,
临走前麦子突然请求爸爸帮他把自行车后轮两旁的辅助轮拆掉,
本来我还在担心他才4岁多,之前也没有进行相关练习,会摔很多跟头,毕竟夏天穿的少,容易受伤
(看到有小朋友先拆掉一边的辅助轮,还有小朋友会骑一种无脚踏的滑行两轮车)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公园大概只练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麦子居然就掌握了骑两轮车的技巧,
虽然骑起来时身子扭动姿势很有些难看,这是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使用腰部力量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兴奋的像一阵风一样骑来骑去,
不禁感叹,四年的感统训练没有白练,平衡能力的确不错。
最喜欢玲珑撅着小嘴的表情,
因为这个动作绝对遗传了我,
隐隐约约仍然可以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逗我噘猪嘴时的快乐场景,
一心想生个女儿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
总是努力的在她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每次带孩子出去玩,都特别拍一些两人这样的背影,
一大一小两个宝贝,手拉手,彼此照顾,
每次看到他们俩玩在一起的样子,
内心就会平静而满足
充满了幸福感,
常常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住多好……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
麦子越来越有大哥风范儿,
虽然偶尔也会因为爱吃的好吃的动点心眼不愿分给妹妹吃,
有时也会因为闹着玩无意中伤到妹妹而狡辩,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真的很疼爱妹妹,也真的帮了我很多忙,
每天从幼儿园接他回来,他因为在幼儿园吃过饭不饿,所以经常是他来喂妹妹吃饭,
而我和婆婆就不用再因为要先喂玲珑而饿着肚子了。
而玲珑俨然成了麦子的追随者,
不但总是对哥哥充满了一脸的崇拜,重点是经常会学习哥哥一切行为,
要不然说两个孩子的家庭只要管好老大,
老二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学乖了……
两个孩子光脚光上了瘾,
在公园的一整天两人都赤着脚到处溜达,
其实草地上有很多掉落的干松针还是挺扎脚的,
他们居然不怕吗?
还是真的这么幸运的一次没踩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