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有车时代私家车打车公交车行走徐霞客物质生活早教早期教育 | 分类: 育儿早教 | 
**************************************************************************************************
尽管各个大中城市均出台了各种车辆限行限购的措施,但是看看各家小区里越来越停满为患的私家车,再看看城市中每天犹如免费停车场的主要交通干道,就知道我们已经无可抵挡的从自行车王国开始慢慢转向汽车大国。私家车数量的增长的确说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了,但是除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外,其实还有一个更为严肃的隐患威胁着我们,就是当心我们的孩子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娇气!
 
某次老姨和姨夫来我家看麦子,聊天时妈妈说带麦子出去玩,坐公交车,麦子又是要自己刷卡,又是学售票员大喊:“刷卡刷卡,没卡的买票……”逗得全车的人都看着他乐!回来的时候等公交半天不来车,结果麦子很从容地说,“姥姥咱们打车吧!”
 
妈妈一半是当笑话讲,一半也是想说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的起点高,两岁左右的孩子出门就已经知道如何打车,一点犹豫都没有,天长日久的下去孩子们只注意物质生活,哪里还懂得节俭,更是担心日后吃不得半分苦。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旁边的老姨听完一脸赞同的表情,然后说了她的朋友兼邻居家的故事。夫妻双方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从小生活比较清贫,可是经过多年奋斗,爸爸已经是某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收入很高,当年认识老姨时还是租住老姨家的房子,而今不仅有了自己的房产,更是很早就拥有了私家车。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从小受苦,所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希望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每天无论上学还是去哪都车接车送,从不间断,直到现在儿子都上初中了还是如此,以至于孩子从小几乎没怎么坐过公交车,更别说骑车了。初中的男生正是三五成群东跑西颠不着家的年纪,可是这孩子连楼都懒得下,出门没车的话哪也不去,天天闷家里玩游戏,他妈妈倒是省心了,至少不用担心孩子出去惹是生非,可这孩子再这样下去就等于“失去”行走能力了。
 
那孩子也算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记得小时候也是个活泼可爱、能说会道的小帅哥,可是最近一次见到他是半年前,不但彻头彻尾变成一个小胖子,而且也没有那个年龄男孩子应有的爽朗大方,这时再听老姨这么说,真的感觉就是父母太娇惯,天天车接车送,让孩子从小有了优越感,但是又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但使孩子变得懒惰也失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一个懒惰娇气到如此地步的孩子,相信在其它方面也不会勤奋,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父母不想出改善办法,真的很难想象这孩子长大后能够变得优秀。心中不免觉得可惜!
 
老姨讲完直接教育我说:“你可别这样娇惯麦子,出门不坐私家车就是打车,要不以后都不会自己走路了!”我连忙笑着摇头澄清事实,虽然家里有车,可老公白天上班要开车,平时我们出门大多数时间也是坐公交不是总打车。
 
其实对于长辈们的担心我也早就想到了,但是在麦子1岁半前,出门的时候多半还是要抱着,又要拿很多东西,尤其是去公园玩或者回两边老人家,有时还要推上小推车,如果老公不在就我自己一个人,再去挤公交真的有点不现实。不是说完全不可能,而是说生活条件既然允许,又的确有足够理由需要打车,那也没必要刻意难为自己,是吧?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天生就具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的习惯转化为一种优越感,为了降低麦子的这种优越感,从他1岁半可以走稳,不需要总是抱着以后,出门时也不再有那么多累赘,加上他已经注意并偶尔参与日常生活中大事小情,我就开始能不打车尽量不打车。一方面是想带孩子适应一下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养的太娇贵,尤其又是男孩子,更得培养他独立坚强的性格,穷养富养放一边,就是觉得别说咱家还算不上有钱人,就真的是富豪,孩子也得知道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物质满足得到的越容易生活的乐趣就越少,我希望给孩子灌输两个概念:一是可以适应各种生活条件,宽敞舒适的私家车可以坐得,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也不在乎,没事自己溜达溜达也很有意思;二是家里的车不是专门为他准备的,打车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想让自己过得舒服,就得努力学习,长大后自己去挣得想要的一切!
 
麦子上幼儿园后,每天接送的时候,幼儿园所在的胡同里总是被各种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有的家长真的就是无论堵车多严重,排队多长时间,都一定要把车开到幼儿园正门口才带孩子下车,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交通。我们早晨因为老公要上班,所以通常会顺便开车送儿子,但是碰到车多时,基本都是把车停在外面的公路边,我牵着儿子步行进入胡同。
 
放学时也见到很多没开车的家长接到孩子后会直接打车回家,但是我刚好相反,倒是经常为了不迟到打车去幼儿园,可是等接上儿子后反而多半会带他坐公交车回来。有的时候也在想我这个妈妈是不是有些奇怪?又不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而且自己也怀着孕,儿子下学时刚好又是下班时间,尤其入冬后坐公交的人一下变多,车上拥挤不堪,干嘛大人孩子都受这份罪?可是内心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动摇之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只要不是刮风下大雪,仍然会坚持带儿子坐公交车。咱们是生活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车,没车的也有钱打车,可是还有那么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难道人家没有私家车没有钱打车,孩子就都不上学不出门了吗?一样在长大,人家可以吃苦,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可以?何况这也算不得什么苦,至少我们这一代多半都是这么长大的不是吗?那么我们的子一辈为何不可?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尽管现在道路畅通,交通方式便利,但总有那样一些地方是需要自己用双脚才能到达的。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徐霞客,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用自己的脚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亲身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那就得具有不断向上攀登的毅力和勇气,而不是出门就上车,离开了四个轮子就无法行走!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优秀的家长来说,在我们努力给孩子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会注意对孩子独立、坚强、勤劳、勇敢等品质的培养,但是我相信上面举得那个例子里的孩子的情况也绝不是个案,在我们身边一定还会有很多那样的孩子,所以我才会有感而发,但愿我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家长们仍然可以注意到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穷养和富养的问题上做好判断,莫让我们的孩子在有车时代“失去”行走的能力!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