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杜牧年谱(简约版)
(2016-01-01 22:01:42)
标签:
转载 |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生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祖父为唐代宰相、著名史学家杜佑,父杜从郁为杜佑第三子。
宪宗元和七年(812),10岁,祖父杜佑于十一月病逝,时父杜从郁官驾部员外郎。
敬宗宝历元年(825),23岁,作《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二月举进士及第,闰三月制策登科,官任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十月随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外放到洪州(今江西南昌),任江西团练巡官、试大理评事。次年,见官妓张好好。
文宗大和四年(830),28岁,九月沈传师调任宣歙观察使,杜牧到宣州(今安徽宣城)继续为沈传师府幕僚。
文宗大和六年(832),30岁,受命出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过京口(今江苏镇江),会见旧友邢群,听闻杜秋娘故事,作《杜秋娘诗》。
文宗大和七年(833),31岁,四月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辟,到扬州任幕府推官,后转为掌书记。居扬州期间,作《罪言》、《原十六卫》等论兵文章。
文宗大和九年(835),33岁,年初入长安任监察御史,七月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十一月长安发生“甘露之变”。是年于洛阳重遇张好好,作《张好好诗》。
文宗开成二年(837),35岁,赴扬州看望患眼疾的弟弟杜顗,后携杜顗到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宣歙观察使崔郸幕僚,任宣州团练判官。
文宗开成三年(838),36岁,是年冬迁官左补阙、史馆修撰,仍居宣州,预备来年初春赴长安任职。
文宗开成四年(839),37岁,年初携弟赴江州(今江西九江),将已经失明的杜顗托付时任江州刺史的堂兄杜慥代为照料,途中作《乌江亭》等诗,二月从江州出发,经襄阳、南阳、武关、商山,到长安赴任。
文宗开成五年(840),38岁,升官为膳部员外郎,是年冬赴江州看望弟弟杜顗,在江州居留直到次年四月。
武宗会昌元年(841),39岁,四月堂兄杜慥调任蕲州(今湖北蕲春)刺史,携弟随其迁往蕲州,七月归长安,后调任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40岁,外放为黄州(辖黄冈、黄陂、麻城)刺史,其间作《郡斋独酌》、《早雁》、《雪中书怀》、《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齐安郡晚秋》、《齐安郡后池绝句》等诗,与时任池州刺史的李方玄通信,有《上池州李使君书》。
武宗会昌四年(844),42岁,九月迁官池州(辖秋浦、青阳、至德、石埭)刺史,其间寓居丹阳的诗人张祜来访,相与唱和,作《九日齐山登高》等诗。
武宗会昌六年(846),44岁,九月迁官睦州(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遂安、还淳)刺史,其间作《初冬夜饮》、《睦州四韵》等诗。
宣宗大中二年(848),46岁,八月升官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九月由睦州启程,经金陵赴京任职,作《除官归京睦州雨霁》、《江南怀古》等诗,十二月到长安。
宣宗大中三年(849),47岁,奉诏撰《韦丹遗爱碑》,呈献《孙子注》三卷,李商隐作诗相赠。
宣宗大中四年(850),48岁,是年夏迁官吏部员外郎,自请外放湖州,是年秋赴湖州刺史任,作《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等诗。
宣宗大中五年(851),49岁,二月弟弟杜顗去世,是年秋升官考功郎中、知制诰,赴任途中作《途中一绝》、《隋堤柳》等诗。
宣宗大中六年(852),50岁,迁官中书舍人,修缮樊川别墅并于此居住,温庭筠致书于杜牧,并作和诗,是年冬自作墓志铭,不久去世。
杜牧死后,外甥裴延翰将所藏杜牧诗文450篇编次结集为20卷的《樊川文集》,通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