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铭言。
鲁迅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真理:世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路。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路。
有大路,有小路;有直路,有弯路;有山间的路,有田野的路;有城市的柏油路,有农村的沙土路……路,还有穿山越岭、水底川行的隧道。
从人文视角看世界,还有人生之路,生命之路,
如今,到处是现代的立交桥,高速公路,高速铁心路,“流年陌路”,求职之路,求学之路,“书山有路”,“不归之路”……
感谢上天给了人类走路的的双脚和智能。真正的人生都是从学会走路启始的。
我喜欢走路,如情况允许,我从不以车代步。退休后,无事可做;走路,便成了生活的一部份。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晚,我都要去南湖公园或在小区院内走上一两个小时,或宽敞的大路,或弯曲的林间小路。
我更喜欢走山路。小时候,经常到几十里外的洮儿河畔去登“半拉山”。艰难的走一条崎岖的小路,偶尔会有山鸡、野兔、狍子、梅花鹿等小动物从身边跑过去,一直走到“半拉山”像刀削一样的悬崖边,看下面那奔腾的洮河水。眺望远处,农田被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路,分割成不规则的形状,有三角的、方块的、菱形的、半园的……。
近几年,迷上了垂钓。每当与钓友去野钓,总愿在临近水库或河傍,弃车而下,背着渔具兜走一段路程,享受那青山、绿野的自然风光和行走的乐趣。
路给人以方向、目标、希望和归宿。
走路,当然增强体力,更积累经历,丰富阅历。路走得越多、越远,看到、听到的也就越多,感受和思考的也就越多。
这一生我走了很多的路:
走过家乡狭窄、僻静、简单的土路、石子路、柏油路;路的变迁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发展。
走过首都北京东西长安街那样宽敞明亮的路,体会着国家的尊严和魅力。
走过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中山路和繁华的南京路、淮海路,看到了国际都市的现代风貌。
走过科尔沁大草原上的牧歌之路,享受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走过长白山原始森林和通往天池的路,领略了冰消雪溶之水天泼下的大瀑布和迎风挺立、宁弯不折的岳桦林。
走过6600多阶、峭陡18盘,终到南天门的泰山山路,品味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的涵义。
走过五陵山域的张家界的山路,身临奇峰耸立,森林莽莽,沟壑纵横,溪水流趟之间。……
还有幸走过,法国巴黎从塞纳河畔通往巴黎圣母院的路、连接协和广场与凯旋门的香榭里大道;德国科隆市从莱茵河畔通往科隆大教堂的路;卢森堡闻名世界大峡谷两岸宽阔的大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船车同行,柔情似水的路……。
更有幸我还走过,当年决定“欧洲历史巨人”--拿破伦命运的古战场“滑铁卢”的山路;走过伟大的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诞生地,德国特利尔城布吕肯大街;走过德国古典诗人哥德生活过的地方--法兰克福罗马广场北侧的大鹿沟街……。
读书万卷,路行万里,用智慧照亮人生。
世间的路千万条,有的平淡、无奇,连个名字都没有;有的充满阳光,传奇惊人,同伟大的人物或壮丽的事件连在一起。路就是历史,路也是未来。
每个人都有一条路,天天走在路上,一生都是。
走路不仅用脚,用力,还要用心。
同样在走路,有的人走得很精彩,走得辉煌灿烂;有的人则无声无息,甚至都没有留下足迹。
也有无法用脚而只能用心、用智慧去走路的人,往往走得更精彩、更辉煌。
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靠口述完成了属于一代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禁锢在轮椅上,只能用三根手指活动,英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霍金;前苏联的战斗英雄、传奇飞行员,“无脚飞将军”--马列西耶夫;中国现代的吴运铎、张海迪、桑兰……他们都是无法用脚走路,但却走出光彩夺目的人生之路。
我敬重“敢问路在何方”,追求真理的智者;更崇拜“路在脚下”,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士。
2022/8/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