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清明
——清明节前夕读古诗词有感
清明,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这是流传于民间,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
千百年来,这一天,人们都沉浸在对先辈、对亲人的哀思之中。
如诗所喻,天落雨,人落泪,哀至断魂。让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
何谓传统?人性所至,情感使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孟浩然)。
这一天,许多人静立祖先和亲人茔墓前。
“人心自愁思”,愁思中,似乎豁然明白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那里去?
树有根,水有源。感念思源,答案就在眼前。
我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这便是祖祖辈辈的血脉承传。
父母在,家就在,人生就有快乐;
父母走,家就散,人生只剩下归途和等待。
“回看尘土似前生,休羡谷中莺”(唐.薛绍蕴)。
这一天,不管你庙堂高官,也不管你卑贫百姓,
都不过是尘世之土,谁都难违华夏之传统;
这一天,即便忘记了自已,也不会遗忘先辈;祭扫坟茔,慎终追远。
生者寻根,感恩父辈的养育,感恩祖辈的留传。
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说的好,准确无误。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宋.柳永)。
清明时节,风,吹净污尘;雨,洗涤大地,仿佛洗涤了人的心灵;
让天地清明,蓝天白雲;也让人心清明,纯真善美。
你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也知道来了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就是清清白白做人,明明净净做事。
这样,才无愧于已,无愧于心,无愧地下的先灵。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元.高启)。
这一天,你是否扫墓、送香、烧纸祭祀,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在静寞、哀思、凭吊中读懂了清明,读懂了人生。
清明不只是个节日,也是清洗心灵,明净灵魂的一堂课;
让人懂得了哀思就是不忘祖,牢记感恩、传承;活着就要尽一份责任。
“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人生大都如此;
今天,扫墓祭祖,你若能读懂清明,或许就读懂了人生。
文/寂华 2022/4/3
清明前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