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湖公园曲桥)
折腾了两天的暴风雪终于消停下来。清晨阳光明媚,倒有些春意。
抓紧机会,来到南湖公园,拍些雪景,随同一篇旧作发出。
2013/3/3
雪的情怀
春寒料峭遮不住,阳光明媚携春来。
我渴望春之华,期待秋之实,也怀恋冬之雪。
冬之雪,预示着春华的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之雪,也预示着秋实之丰硕,“瑞雪兆丰年”。
怀恋冬雪,怀的是雪之美。
东北的十冬腊月,数九严寒,北风呼啸,飞雪漫天,北国雪原,极尽了大自然的粗犷、悍然之美。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首《沁园春.雪》是毛译东诗词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咏雪的千古绝唱。这是作者“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文情并茂的感慨。我想,如果作者当年若是看到长白山脚下的林海雪原,或许会写出更为惊天动地的词句来。
我曾几次江南行,总想领略杭州西湖“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之美景。只可惜,总是游不蓬时,难饱眼福。
江南人爱雪之美,由来已久,古往今来文人咏雪大都在中原之南。我最欣赏柳宗元那首蕴藏诗情画意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廖廖四句二十个字,就把一幅绝妙的“水墨雪景”画卷展现眼前:白雪皑皑,覆盖了千山万径,天上没有一只飞鸟,地上没有一个行人,一片寒冷静寞中,独有钓鱼叟稳坐一叶孤舟,垂钓于寒江大雪之中。
生活在北国的人们,对雪之美,更是情有独钟。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清晨,走出家门,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春雪》。飘飘洒洒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夜,这大概是今年最后一场雪了。初春的阳光格外明媚,阳光之下的白雪,闪烁着刺眼的银光。人们不仅欣赏冬雪之美,更想拍一张照片,把冬雪之美留在记忆中。
是冬雪点缀了大自然的美,也点缀人的生活;又是人们的追求,让冬之雪显得更美。
怀恋冬雪,怀的是追寻冬雪之温馨。
严冬,当狂风肆虐,大雪弥漫的日子,或黄昏、或夜晚;在温暖、明亮的屋子里,家人团聚,或电视机傍,或网上聊天,或捧书赏读,享尽生活情趣。这时候,在家中,或者在酒馆;邀几位知己,把酒问盏,天南地北,胡乱调侃,让思绪随着雪花无际飘荡。此刻,生活泛起五彩缤纷的波澜,像葡萄美酒一样甘醇,像萨克斯一曲《回家》那样委婉。这不正是大诗人白居易“绿蚁新醅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待雪伴友,小饮御寒,浓郁生活气息的写照吗!
怀恋冬雪,更怀古往今来之雪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要先于世界各国文学艺术之林,而“咏雪”之作更是枚不胜举。尤其是唐、宋两代文学巅峰时期,“雪”自然成为文人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主题。韩愈的《咏雪赠张籍》,罗隐的《雪》,王初的《早春咏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宪的《苑中遇雪应制》,刘方平的《春雪》……
雪景入画,是“中国画”艺术之瑰宝。一纸一墨,就能把山、雪、风、寒表现得淋漓尽致,维妙维肖。唐代大诗人王维,不仅诗写得好,画得也好。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有画境,画有诗意。代表了中国文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的《雪溪图》、《袁安卧雪图》已成为国家典藏珍品。
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因雪而引发的经典故事。唐朝李善注引《孙氏世录》载:“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便流传了“映雪读书”、“孙康映雪”、“萤窗雪案”的故事。晋代还有“道蕴吟雪”,赞颂美少女显露才华的故事。自唐以来,流传最广的是“张打油”的风趣“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形象逼真。
如今,聪明的国人借鉴了挪威“奥斯陆滑雪节”、日本“札幌雪节”、“俄罗斯之冬狂欢节”、美国米尔沃基“破冰节”、加拿大“渥太华冬令节”等国家的作法,把雪文化同发展地方经济结合起来。近年来,东北三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冬雪资源,先后举办“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长白山冰雪节”、“吉林雾松节”、“长春市冰灯节”、“辽宁冰雪节”等多届冰雪节。把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游乐、冰雪旅游、冰雪经贸融为一体,名曰:“冰雪搭台,经济唱戏”。
春寒料峭遮不住,阳光明媚携春来。
我渴望春之华,期待秋之实,也怀恋冬之雪。
写于2011/3/13
修改2013/3/3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1)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2)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3)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4)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5)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6)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7)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8)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9)
3月3日瀑风雪过后的长春市南湖公园(10)
王维的《雪溪图》
王维的《袁安卧雪图》
中国吉林国际雾松节
哈尔滨冰雪节1
哈尔滨冰雪节2
长春市净月潭国际瓦萨冰雪节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