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精神
(2024-12-09 17:15:36)
标签:
人活精神主动奉献旅游老骥伏枥校对县志 |
分类: 生活感悟 |
人活精神
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什么叫精神: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之一: A.表现出来的活力:~旺盛、振作~;B.活跃、有生气: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怪~的。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中说:白求恩精神。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
千古传诵的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刘禹锡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应答诗中最后两句。“桑榆”,即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代指日暮。就是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表达了人虽老年,还需要有人生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曹操曾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虽暮年,诗句里却表现出豪迈的气势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人有精神才会有灵魂。这种天地间不可或缺的做人精神,就是生命的“钙片”,它越丰富,我们的生命就越坚强。
人生,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在世的时间岁月。在这段岁月里,要有追求、有渴望,有奋进、有奉献。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中,都镌刻着人生的历程,当然也会有坎坷、有失落。回忆我退休后走过的路,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从一些小事里还能透视出对社会所负有的绵薄之力,也算是有一份贡献的。
退休后,被县志主编黄浩邀请校对县志,当初黄主编就说“没有报酬,只在校对的县志上注明校对人的姓名”,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脑海中就有这麽一个信条,我就果断地说行。从2009年8月22日开始,到2015年2月1日止,校对的文字有:清·雍正县志卷四 、卷五章节、 清·道光、同治年间的临漳县漳水图经、临漳县志略备考、古都邺城遗址与古都文化研究卷二十七 、邺城皇帝知多少、 临漳史话教材、临漳2013年年鉴中的章节、县志中的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章节、古邺歌谣 、临漳县军事志部分章节、《邺风》杂志等。总计约有150万字。
雍正年间的县志,全是文言文。校对对我来说是比较艰辛的一件事。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用眼睛看文字其实并不适应。光线暗了不行,看的时间长了不行,每次只能用十多分钟,再长了眼睛就看不清了。也只好休息二十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但是,这是我心甘情愿接受的事,多难也要完成任务。退休了能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心里感到欣慰,自己也过得充实。虽然是为公家做事,但我从没提出要报酬。也算是一种奉献吧。
经黄浩介绍,于2013年4月21日始至5月16日用时26天,曾给一个不相识的人叫黄超校对《怡馨苑閑录》上下册两本书稿55.16万字;2024年7月4日始至9日用时6天,给结识的友人许相国校对《凡人心韵》书稿19.2万字。因别样的读书结识黄超至成为好友,与友人许相国校对书稿,都是共同学习,互相勉励,同样不取报酬,奉献爱心。
为弘扬家族文化,传承道德家训。自2015年元月开始,到2017年元月历时两年,我主编了《韩氏族谱》一书,23.7万字。书稿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用键盘敲出来的。跑村里调查、访问;电话咨询,联系各项事宜;不从个人集资的款项中报销一个电话费、一次路费。最后校对书稿,熬夜加班,冬季下着小雪,刮着刺骨的北风,我,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骑着自行车一次次地往返于县城与王明寨村之间,大约七、八里地的距离。因为排版的人王俊梅住在王明寨村。有时一天要往返两次,从不叫苦喊累。真就像黄浩在书谱《序》中说的“吃苦、吃亏、吃话的憨气人”一心为家族里的人做奉献,也算发挥了一点余热。
退休后,儿子劝我学电脑,我就悉心在电脑键盘上学打字,学写些小短文。儿子帮我在新浪网的新浪博客中开了属于我自己的博客页,给我开辟了一块新天地,给了我一个在网上的落脚之地。每天电脑前一坐,网上浏览别人的文章,以文会友,与古人对话,阅读网书,学学电脑的新知识,为自己充充电,在电子世界里遨游,以此养养精神,快乐每一天。因为了解一些网络知识,遇到想要寻找答案的问题就从网上搜,能很快找到答案。一次看旧文书时,遇到了不认识的数字记录码,也不知道怎样从网上去查,就在问题相近的文章中求助文友,结果文友就回应了我问的问题。用文友给我的答案网搜一下子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心里顿感无比爽快。在电脑上查找生僻字,比查字典更快捷。
县老干部局经常组织离退休干部的多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作品征集活动;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品征集活动等。都积极参与并写文章给予支持,有好几篇文章被收录老干部局编辑出版的书中。老干部文学创作学会创建了《邺城天地》杂志,我有幸担任了《邺城天地》的健康栏目编辑,尽心尽责收集资料,自己动手写文章,编辑有关的文章,宣传健康知识。
我曾几次参加县里组织搞得征文活动,我的文章也有两次被评为一等奖,还获得过500元的现金奖。
我的小孙子在邯郸市上学,我做为陪读家长没有事干,就开始用水写布练习毛笔字,时间长了热爱上了写毛笔字,就开始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练习,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了,当然书写的汉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写副对联还算有模有样了。都知道练书法是一项修身养性的健身好活动,也慢慢变成了我的一种爱好。
我很喜欢有关营养、健康这方面的知识,曾经跟着别人跑青岛、去石家庄听健康课。顺势自己也买这方面的书读。2002年我买了一本《岁岁平安》书。这是美国阿德勒·戴维斯著的有关指导人们靠食物治病兼保持健康的一部名著。可惜是一本盗版书,书内有很多文字不通,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深度。2004年5月,我又买了一本《营养圣经》书,这本书是英国的一位帕特里克·霍尔福德著的书。由徐玲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04年1月第二版的版本,是最新修订版。它是英国最佳营养协会(ION)权威推荐,亚马逊网络读者评选5颗星最佳图书。2005年7月,又购买了一本《扶正抗虚》书。此书属于中医学方面的书。副标题为《复合多糖生物机能调节剂的临床应用》,由中日中医西用临床医学研究所、华协临床营养与保健医学中心、复兴老年医学与临床抗衰老中心联合编著的。2007年11月曾以1500元的学费,跑磁县参加了一个私人举办的营养知识培训班,目的是想多学点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10天的时间也学到一些知识,但仅凭着几天就能学到很多知识确实也不现实。授课方许诺的实际操作课却没有给上,就此罢了。这一学习过程也让我略感到有些上当受骗的不爽。2009年元月又买到了一本《吃的营养科学观》书,仍是美国阿德勒·戴维斯著。书的封面标注着“畅销全球的食物营养与健康指南”的字样。读了这些书,也涨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为我担任《邺城天地》健康栏目的编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二十几年来,不断地用新的养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这方面的认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自觉地保护自身健康,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当下已是二十一世纪了,赶上了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退休后没有工作上的压力,有退休金支撑个人生活,心理上轻松愉快,就不断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过了山东泰山、华东五市的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河北的革命圣地西北坡、涉县的一二九师赤岸村、抱犊寨、张北与内蒙搭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牧场;四川的成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九寨沟、黄龙池;海南的天涯海角,看人妖表演、到凤凰岛看“海洋秀”、到亚龙湾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内游览,时间是阳历三月份,北方还正在取暖期,但此公园已有很多盛开的鲜花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如木棉花树,是乔木,树叶落了才开花;到南山观音游览;到苗族黎族居住地的村庄看民俗;河南的开封、洛阳,八里沟;陕西西安、黄河壶口瀑布;山西五台山、太原的晋祠、乔家大院、绵山、张壁古堡、晋阳西山大佛、洪洞大槐树、苏三监狱;广西桂林,漓江、小布什曾访问过的农户;湖南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北京的故宫、颐和园、香山、奥林匹克公园等等。仔细捋一捋旅游的地方约12个省市吧,好像也不算少,可是全国30个省市,仅仅去过三分之一略强,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要不是赶上习近平新时代,可能还享受不到如此的待遇。这就是我的幸运。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成为我精神世界的重要积蓄。这使我深感人活精神,能陶冶、启迪、升华自己的灵魂,让生活中的身体力行处处充盈我的精神世界。人生变得生动、深刻、厚重、辽阔、有趣,这是多么的富有人生的意义。能每天充实地生活,惬意地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以此勉励自己虽然老了,但不颓废,也不倚老卖老,使我心胸开阔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这是对我的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与修补。用心生活,彰显自我人生的价值,是我纯洁心灵的绽放。有诗云: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我用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给自己找乐趣,以正能量奋力向前,为自己的生命赋能,擦亮自我生命的主题。每天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劲,使生命充满活力,快乐自己,感受生活的美丽和满足,感受人生的绚丽多彩。